[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改性异氰酸酯缓冲层的填缝结构及其施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33446.2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34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胡迎兰;王磊;李鹤;修福晓;王耀西;余郁;韩玲;李晓静;代洪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华节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00 | 分类号: | C08G18/00;E01D19/06;E01D21/00;C09D175/08;C09D7/63;C08G18/66;C08G18/48;C08G18/32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牟晓丹 |
地址: | 26400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改性 氰酸 缓冲 结构 及其 施工工艺 | ||
1.一种具有改性异氰酸酯缓冲层的填缝结构的施工工艺,包括涂敷于混凝土缝体(1)上沿及侧面的底涂层(2),位于混凝土缝体(1)侧面的底涂层(2)表面设有缓冲层(3),缓冲层(3)之间填充有弹性体(4);
所述缓冲层(3)的厚度≤2mm,缓冲层(3)与底涂层(2)粘接强度≥2.5MPa,与弹性体粘接强度≥2.5MPa ,100%拉伸弹性模量2.5-5.5MPa,硬度45-83A ;
所述缓冲层(3)的100%拉伸弹性模量在3-4.5MPa之间,硬度在55-80A之间;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测试混凝土缝体(1)的含水率≤35%;
2)、将混凝土缝体(1)上沿及侧面打磨至平整、清洁;
3)、将底涂层(2)均匀的涂刷在混凝土缝体(1)上沿及侧面;
4)、待底涂层(2)干燥至表面不粘手后,将缓冲层(3)以刮涂的方式涂覆于侧面底涂层(2)上;
5)、待缓冲层(3)干燥至表面不粘手后,在缓冲层(3)间浇注弹性体(4);
所述缓冲层(3)为双组份聚氨酯涂料,包括甲组分和乙组分,甲组份与乙组份按照质量比1:1.5-1:2.5的比例混合;
所述甲组份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2官能度聚醚20-90份、3官能度聚醚5-20 份、增塑剂10-40份、环烷油1-10份、异氰酸酯10-20份;
所述乙组份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2官能度聚醚5-15份、胺类固体扩链剂4,4'-二氨基-3,3'-二氯二苯甲烷(MOCA)2-10份、胺类液体扩链剂4,4'-二氨基-3,3'-二乙基-二苯甲烷(MOEA)0-8份、增塑剂50-180份、粉体50-100份、偶联分散助剂0-3份、催化剂0.3-2份、消泡剂0.2-0.8份。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改性异氰酸酯缓冲层的填缝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2官能度聚醚包括1000分子量聚醚0-30份、2000分子量聚醚0-50份、4000分子量聚醚0-90份,为上述三种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异氰酸酯为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碳化二亚胺改性MDI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增塑剂为乙酰柠檬酸三正丁酯、领苯二甲酸二丁酯、氯化石蜡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所述甲组份包括矿物油1-10份;
所述乙组份还包括:颜料0-2份、触变剂0-2份。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改性异氰酸酯缓冲层的填缝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乙组分粉体包括滑石粉0-80份,重钙0-90份;
所述偶联分散助剂为高分子羧酸、高分子聚合物、改性聚硅氧烷类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混合。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改性异氰酸酯缓冲层的填缝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催化剂为有机铋、有机锡、液体胺类催化剂三亚乙基二胺、N-乙基吗啡啉中的任意两种以上混合;
所述触变剂为有机膨润土、气相二氧化硅、氢化蓖麻油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所述消泡剂为聚硅氧烷类、改性聚硅氧烷类消泡剂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改性异氰酸酯缓冲层的填缝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甲组份制备工艺如下:
在反应釜中加入计量的2官能度聚醚、3官能度聚醚330N、增塑剂、矿物油、环烷油,设置油循环温度控制机温度110±5℃,反媒温度到90℃开始抽真空,保持压力0.04-0.05MPa 30~40min,当反媒温度升到105~110℃时,升压到-0.08-0.1MPa,保持 1.5~2小时 ,测试其含水率,直到含水率≤0.05%,停止抽真空,设置油循环温度控制机温度60℃,反媒温度降至65℃以下,加入异氰酸酯,升温,反媒温度在80±3℃反应2.5-3h,当测定反应体系的-NCO含量达到理论值时停止反应,降温到60℃,真空脱泡20±5min,即制得甲组份。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改性异氰酸酯缓冲层的填缝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乙组份制备工艺如下:
在反应釜中加入计量的2官能度聚醚DL-2000D、增塑剂、MOEA、偶联分散助剂,设置油循环温度控制机温度90±5℃,反媒温度60±5℃加入滑石粉、重钙粉、MOCA,反媒温度70℃加入酞青蓝,90℃开始抽真空,保持压力-0.04~-0.05MPa 30~40min,设置油循环温度控制机温度110±5℃,反媒温度升温到 105~110℃时,调整压力到-0.08~-0.1MPA ,保持1.5~2小时 ,测试其含水率,直到含水率≤0.05%,停止抽真空,设置温度60℃以下,加催化剂、触变剂、消泡剂,保持压力-0.06~-0.07MPa搅拌脱泡20±5min,即得所述乙组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华节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万华节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3344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桥梁伸缩缝防排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全预制混凝土防撞护栏及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