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紧致皮肤功效的低分子量蜂毒多肽及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33190.5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26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杨继国;王波;任杰;娄文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P21/06 | 分类号: | C12P21/06;C07K1/34;A61K8/64;A61Q1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陈智英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皮肤 功效 分子量 蜂毒 多肽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化妆品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紧致皮肤功效的低分子量蜂毒多肽及方法与应用。方法:1)将蜂毒与水混合均匀,离心,取上清液;2)调节上清液的pH为7~9,加入碱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酶解,灭酶,获得酶解液;3)将酶解液冷却,浓缩,超滤,滤液浓缩,干燥,获得低分子量蜂毒多肽。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所获得蜂毒多肽产率高,分子量小(在500Da~3000Da之间),能够更好地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蛋白的合成,具有更好的紧致肌肤的功效,用于制备紧致肌肤的化妆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妆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紧致皮肤功效的低分子量蜂毒多肽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保护、感觉、体温调节、分泌、排泄和免疫等诸多重要的功能。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衰老及生物学特性的改变会导致皮肤松弛、皱纹的出现。
蜂毒是由蜜蜂工蜂毒腺和副腺分泌出的毒液。几个世纪前,在印度、埃及和叙利亚的民间医学中,就有利用蜂毒疗法治疗风湿热的先例。目前,蜂毒制剂已经先后在德国、英国、西班牙、日本等国作为上市药品进入临床应用,剂型主要有注射液、粉针、外用软膏等,我国目前有蜂毒注射液、蜂毒冻干粉针剂两种蜂毒制剂的生产和临床应用。蜂毒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包含水分、酶、多肽、生物活性胺、游离氨基酸、外激素以及其他挥发性成分。目前,对蜂毒研究最广泛的是其中的蜂毒肽和其中的脂溶性成分,这些成分占蜂毒干重的50%以上,是蜂毒中的主要功能性成分。对于蜂毒多肽,现阶段的获取方式主要是从蜂毒中直接分离得到,分子量较大(蜂毒中多肽的分子量分布在2.5KDa-46KDa之间,目前获取蜂毒多肽主要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小分子量肽的含量在10%左右)。
本发明利用碱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对蜂毒进行处理,获得的蜂毒多肽分子量更小,而且本发明获得蜂毒多肽能够较好的促进皮肤胶原蛋白的合成,对紧致皮肤具有非常好的功效。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促进皮肤胶原蛋白合成、紧致皮肤功效的低分子量蜂毒多肽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所获得蜂毒多肽分子量低,能够较好的促进皮肤胶原蛋白的合成,对紧致皮肤具有非常好的功效。并且本发明的方法使得低分子量多肽的得率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低分子量蜂毒多肽的应用。所述低分子量蜂毒多肽用于制备化妆品,特别是紧致肌肤的化妆品。包括膏剂、乳霜、贴剂、涂剂等,但不限于这些种类。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具有紧致皮肤功效的低分子量蜂毒多肽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蜂毒与水混合均匀,离心,取上清液;所述蜂毒与水的质量比为10g:(20~30)g,所述离心的转速为5000~8000r/min,离心的时间为20~30min;
(2)调节上清液的pH为7~9,加入碱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酶解,灭酶,获得酶解液;
(3)将酶解液冷却,浓缩,超滤,滤液浓缩,干燥,获得低分子量蜂毒多肽。
步骤(2)中所述调节上清液的pH的物质为碱液;所述碱性蛋白酶与木瓜蛋白酶的质量比为(2~4):1,所述碱性蛋白酶与木瓜蛋白酶总的添加量为蜂毒质量的0.1%~2%;
步骤(2)中所述酶解的条件:酶解的温度为50~60℃,酶解的时间为2~4h,酶解时的转速为50~200r/min;所述灭酶是指煮沸10~15min。
步骤(2)中上清液在调节pH前需进行预热处理,预热的温度为50~60℃,预热的时间为10~15min;
步骤(3)中浓缩的温度为40~50℃;超滤所采用的超滤膜为分子量为3000Da的超滤膜,截留物的分子量大于3000D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未经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331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