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雾计算虚拟容器的无线接入网络构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32695.X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94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徐海东;王艳楠;周明拓;李凯;李剑;张武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H04W16/18 | 分类号: | H04W16/18;H04W28/08;G06F9/455 |
代理公司: | 北京汲智翼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1 | 代理人: | 陈曦;陈丽 |
地址: | 20121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计算 虚拟 容器 无线 接入 网络 构建 方法 | ||
1.一种基于雾计算虚拟容器的无线接入网络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一组互通的雾计算节点和核心网相连,构成无线接入网络架构;
在每一个雾计算节点上部署虚拟容器;所述虚拟容器包含静态容器和动态容器;其中,静态容器固定在本地雾计算节点上;动态容器在不同雾计算节点之间进行迁移;
当用户量增加时,通过在雾计算节点创建动态容器进行无线接入网络的扩展,包括如下步骤:当用户量增加时,判决当前的本地雾计算节点的计算能力,如果当前的本地雾计算节点计算能力满足用户量的增加需求,则根据增加量在本地雾计算节点创建新的比特数据处理容器、用户面处理容器和控制面处理容器;否则,判断邻近的雾计算节点的计算能力,如果邻近的雾计算节点的计算能力满足用户量的增加需求,且两个雾计算节点间的时延满足要求,则按照负荷均衡的原则在邻近的雾计算节点新增比特数据处理容器、用户面处理容器和控制面处理容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雾计算虚拟容器的无线接入网络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雾计算节点和雾计算节点之间通过网络互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雾计算虚拟容器的无线接入网络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态容器包括采样和符号处理容器;所述采样和符号处理容器负责物理层底层采样信号和符号数据处理;在每一个雾计算节点上设置有一个采样和符号处理容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雾计算虚拟容器的无线接入网络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态容器还包括媒体介质控制容器;所述媒体介质控制容器负责用户的调度;在每一个雾计算节点上设置有一个媒体介质控制容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雾计算虚拟容器的无线接入网络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媒体介质控制容器支持动态容器的创建与释放。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雾计算虚拟容器的无线接入网络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容器包括比特数据处理容器、用户面处理容器和控制面处理容器;所述比特数据处理容器负责物理层高层比特数据处理;所述用户面处理容器负责用户面数据处理;所述控制面处理容器负责控制信令处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雾计算虚拟容器的无线接入网络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在雾计算节点设置独立的虚拟基站,每个虚拟基站包含共用的采样和符号处理容器和媒体介质控制容器,以及独立的比特数据处理容器、用户面处理容器和控制面处理容器;在用户接入时,根据用户的业务类型将用户分配到相应的虚拟基站,并分配虚拟容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雾计算虚拟容器的无线接入网络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在用户接入时,根据用户的业务类型将用户分配到相应的虚拟基站,如果分配到的虚拟基站的容量达到门限,则通过在邻近雾计算节点创建动态容器进行虚拟基站的容量的扩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未经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3269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