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热提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32104.9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02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蒋斌勇;侯新伟;郭成云;程启忠;张豪;李永华;李建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T10/17 | 分类号: | F24T10/1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周静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热 提取 装置 | ||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地热提取装置,属于地热开发技术领域。地热提取装置包括隔热油管1、套管2、单向阀组3、四通4、异径接头5、循环箱6、三通7、第一温控电磁阀8、第二温控电磁阀9、热力流量控制阀10、地表换热器11和波纹管12,套管2与四通4下端固定连接,四通4上端与异径接头5大径端固定连接;隔热油管1与异径接头5小径端固定连接;四通4水平第一端与第一温控电磁阀8固定连接,四通4水平第二端与三通7第一端固定连接,三通7第二端与第二温控电磁阀9固定连接,三通7第三端与热力流量控制阀1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热力流量控制阀10的第二端与地表换热器11的回流管的第一端连接,回流管的第二端与循环箱6相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热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热提取装置。
背景技术
地热作为可再生能源,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通过人工钻井直接开发利用地热流体是当下地热勘探开发的主体。
相关技术中的地热提取装置主要由抽汲装置、输送管路和换热器组成。钻井完井后,将输送管路下入至井下,由抽汲装置提供动力将地热流体经过输送管道至换热器,通过换热器换热提取热量。同时,为了减少对地下水资源和地热资源的影响,可以钻凿相应的回灌井,将换热完后的地热流体回灌到地下。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相关技术中的地热提取装置必须借助抽汲装置来提供动力,额外消耗了能量,且不能有效储热。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热提取装置。所述地热提取装置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热提取装置,所述地热提取装置包括隔热油管1、套管2、单向阀组3、四通4、异径接头5、循环箱6、三通7、第一温控电磁阀8、第二温控电磁阀9、热力流量控制阀10、地表换热器11和波纹管12,其中:
套管2上端与四通4下端固定连接,四通4上端与异径接头5大径端固定连接,套管2底部被封堵;
隔热油管1设置在套管2和四通4内部,隔热油管1与异径接头5小径端固定连接;
单向阀组3设置在隔热油管1的管路上,单向阀组3的导通方向是向下;
异径接头5的上端与波纹管12的下端固定连接;
四通4水平第一端与第一温控电磁阀8固定连接,四通4水平第二端与三通7第一端固定连接,三通7第二端与第二温控电磁阀9固定连接,三通7第三端与热力流量控制阀1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
热力流量控制阀10的第二端与地表换热器11的回流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回流管的第二端与循环箱6相通;
当第一温控电磁阀8和第二温控电磁阀9处于关闭状态时,热力流量控制阀10处于开启状态;
当第一温控电磁阀8和第二温控电磁阀9处于开启状态时,热力流量控制阀10处于关闭状态;
四通4、异径接头5、三通7、第一温控电磁阀8、第二温控电磁阀9、热力流量控制阀10和波纹管12设置在循环箱6内部。
可选的,套管2包括隔热套管201和非隔热套管202,隔热套管201设置在非隔热套管202上方。
可选的,隔热套管201包括套管内管、套管外管和套管隔热系统;
所述套管内管设置在所述套管外管内部,所述套管隔热系统设置在所述套管外管和所述套管内管之间的环形空间中。
可选的,单向阀组3至少包括两组串联连接的单向阀并联组;
每个所述单向阀并联组至少包括3个并联连接的单向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321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