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同步并网全桥逆变驱动芯片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31903.4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09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开荣;陈开新;陈宗映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太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42 | 分类号: | H02J3/42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蕊 |
地址: | 62105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子电路 隔离驱动 全桥逆变 自动同步 并网 桥式 驱动子电路 波形整形 隔离控制 驱动芯片 电路 电子电路 电路结构 即插即用 驱动电路 同步采样 依次连接 热插拔 无高频 光耦 市电 驱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同步并网全桥逆变驱动芯片,包括自动同步并网全桥逆变驱动电路;该电路包括AC平衡采样子电路、供电子电路、桥式隔离驱动子电路、波形整形驱动子电路和隔离控制子电路;AC平衡采样子电路、桥式隔离驱动子电路和波形整形驱动子电路依次连接,供电子电路分别与桥式隔离驱动子电路、波形整形驱动子电路和隔离控制子电路连接,桥式隔离驱动子电路还与隔离控制子电路连接。本发明提供的自动同步并网全桥逆变驱动芯片,利用光耦的特性实现用市电作为同步采样和隔离驱动信号,也可以用MCU驱动;本发明电路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成本低,支持热插拔(即插即用),无高频干扰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并网逆变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同步并网全桥逆变驱动芯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能用紧张和各种污染成了人类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解决能用紧张的问题,人们开发出了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能源。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并网逆变系统的出现,解决了能用的采集和并网输送问题,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其他问题:如并网逆变系统的高频污染电网的问题、孤岛效应引起的系统稳定问题和控制系统复杂、成本高,不支持热插拔(即插即用)、不适合小型的、分散的能源采集与并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的自动同步并网全桥逆变驱动芯片解决了现有的并网逆变系统复杂、成本高,不支持热插拔(即插即用)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同步并网全桥逆变驱动芯片,包括自动同步并网全桥逆变驱动电路;
所述自动同步并网全桥逆变驱动电路包括AC平衡采样子电路、供电子电路、桥式隔离驱动子电路、波形整形驱动子电路和隔离控制子电路;
所述AC平衡采样子电路、桥式隔离驱动子电路和波形整形驱动子电路依次连接,所述供电子电路分别与桥式隔离驱动子电路、波形整形驱动子电路和隔离控制子电路连接,所述桥式隔离驱动子电路还与隔离控制子电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AC平衡采样子电路包括电阻R30、电阻R32和电阻R33;
其中,电阻R30的一端通过电阻R32与电阻R33的一端连接;电阻R33的另一端与市电电网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桥式隔离驱动子电路包括光耦U1、光耦U2、光耦U3和光耦U4;
所述光耦U1的发光二极管、光耦U2的发光二极管、光耦U3的发光二极管和光耦U4的发光二极管通过桥式连接法连接;
所述光耦U1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光耦U3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光耦U2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和光耦U4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均与隔离控制子电路连接;
所述光耦U1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和光耦U2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均与电阻R30的一端连接;
所述光耦U3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和光耦U4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均与电阻R33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电阻R30的一端作为自动同步并网全桥逆变驱动芯片的IN+端口;
所述电阻R33的一端作为自动同步并网全桥逆变驱动芯片的IN-端口。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控制子电路包括光耦U5;
所述光耦U5的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光耦U2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和光耦U4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光耦U5的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光耦U1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和光耦U3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
所述光耦U5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光耦U5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电阻R72的一端和二极管D16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72的另一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IC11的输出端和电阻R7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3的另一端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太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太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319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源微网热电联供系统
- 下一篇:一种低压台区分布式光伏发电功率辨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