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神经形态电路和信号频移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31896.8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141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满梦华;马贵蕾;张明亮;刘尚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7/30 | 分类号: | H04B17/30;G06N3/063;G01R29/0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秦敏华 |
地址: | 050003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神经 形态 电路 信号 检测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频移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神经形态电路和信号频移检测系统。所述系统中,第一信号接收模块与神经形态电路连接,接收外部发射机发射的第一信号;第二信号接收模块与神经形态电路连接,接收外部接收机接收的第二信号;神经形态电路与信号转换模块连接,根据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输出第二信号相对于第一信号的频移信息所对应的神经元仿生脉冲;信号转换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将所述第二信号与所述第一信号的频移信息所对应的神经元仿生脉冲转换为方波脉冲电压信号;控制模块根据方波脉冲电压信号确定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之间的频移信息。本发明可以快速准确的检测信号频移信息,还可以监控多普勒频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实时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频移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神经形态电路和信号频移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当发射源与接收体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接收体接收的发射源发射信息的频率与发射源发射信息频率不相同,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接收频率与发射频率之差称为多普勒频移,它揭示了波的属性在运动中发生变化的规律。当前多普勒效应已经非常成熟地应用于各领域,例如医学等领域,应用于X光等检查项目中;在能源开发探测领域,监测海洋污染、测绘海底地貌和检测材料的缺陷等;在航天天文探测领域,监测人造卫星的速度和人造地球卫星测地系统等;在交通运输领域,电子眼系统用来检测机动车是否超速;军事上用于卫星信标跟踪、战场雷达侦察等;体育竞赛中用于测量球速等。
但在无线移动通信中,例如卫星通信系统、飞行器测控系统和高速铁路系统等,由于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相对运动,会造成接收端接收的信号频率的偏移,对接收信号产生严重的影响,即多普勒效应会破坏通信系统中各个子载波间的正交性,产生子载波间干扰,使得系统的误码率增高,大大降低通信系统性能。所以,多普勒频移的检测可实现对接收信号进行补偿矫正,降低误码率,还可以通过获取的多普勒频移信息实现对接收端与发射源间相对位置的估计等。现有多普勒频移的检测多是利用软件算法获取最大多普勒频移值,软件算法较为复杂,实时性差,并且不能实时获取多普勒频移信息。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神经形态电路和信号频移检测系统,旨在现有技术中检测多普勒频移的方法复杂,实时性差,且不能实时获取多普勒频移信息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神经形态电路,包括:兴奋性突触电路、抑制性突触电路和神经元仿生电路;
所述兴奋性突触电路,与所述神经元仿生电路连接,用于接收外部发射机发射的第一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向所述神经元仿生电路输出兴奋性突触电流;
所述抑制性突触电路,与所述神经元仿生电路连接,用于接收外部接收机接收的第二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二信号向所述神经元仿生电路输出抑制性突触电流;所述第二信号为所述第一信号经目标设备反射回的信号;
所述神经元仿生电路,用于根据所述兴奋性突触电流和所述抑制性突触电流输出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之间的的频移信息所对应的神经元仿生脉冲。
可选的,所述兴奋性突触电路包括:输入端、输出端、第一电阻、第一可变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和第一电源;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兴奋性突触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还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可变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电源的正极连接;
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电源的负极接地;
所述第一可变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兴奋性突触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318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