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原油开采油井用油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31025.6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81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营市东达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00 | 分类号: | E21B17/00;E21B17/02;E21B37/00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罗文远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油 开采 油井 油管 | ||
本发明涉及原油开采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原油开采油井用油管,包括油管主体,所述油管主体的左端设有连接箍,所述连接箍的内部设有密封垫,所述油管主体的内部设有内衬管,所述内衬管的底部设有下永磁片。通过内衬管将原油与油管主体内壁隔开,使原油不会冲刷油管主体的内壁,确保原油内的腐蚀性物质不会腐蚀油管主体内壁,通过内衬箍将原油与连接箍内壁分开,使原油不会腐蚀连接箍内壁,通过内衬管右端端面设置的倒角与内衬箍副扭矩台肩位置倒角相适配的设置,使两根油管连接处的内壁平滑,不存在突变结构部,原油不会形成紊流,不会对内衬管内壁形成冲刷腐蚀,延长油管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原油开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原油开采油井用油管。
背景技术
油井用油管是油田开采过程中将原油从油井底部举升到地面的管道,主要由钢制油管主体和接箍构成,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但是现有的油井用油管在使用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两根油管连接在一起时,由于外螺纹接头端面和接箍副扭矩台肩位置有一定的倒角,内外螺纹接头上扣配合之后在副扭矩台肩位置存在一个V形槽,即该部位存在结构突变,如图2所示,当流体在油管里流过结构突变部位时会形成紊流,对管壁的剪切应力提高,产生冲刷腐蚀,腐蚀产物不致密,强度差,很容易冲刷剥落,加速了该部位的冲刷腐蚀速度,两根油管连接处容易腐蚀穿孔漏油,使用寿命短。
2、原油从井底上升流经油管的过程中,原油的温度逐渐降低,溶解在原油中的结垢物质和石蜡逐渐析出,聚集,积附在油管内壁,油管内径变小以致堵塞,影响油井正常生产,甚至造成油井停产。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原油开采油井用油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油开采油井用油管,该原油开采油井用油管连接处不存在结构突变部位,不会形成紊流,对管壁的剪切应力低,抗腐蚀能力强,有效延长油管的使用寿命,同时能够使结垢离子有序运动,阴阳结垢离子分开运动,不会形成结垢,并破坏石蜡内部的结构,使蜡晶呈细碎状态悬浮在原油中被带走,减轻了油管内壁结蜡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原油开采油井用油管,包括油管主体,所述油管主体的左端设有连接箍,所述连接箍的内部设有密封垫,所述油管主体的内部设有内衬管,所述内衬管的底部设有下永磁片,所述内衬管的顶部设有上永磁片,所述内衬管延伸至连接箍的内部并设有内衬箍。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箍包括接箍主体,所述接箍主体的右侧面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与内衬管的外部活动套接,所述接箍主体的右侧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穿孔与安装槽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下永磁片与内衬管相接触面的磁极和上永磁片与内衬管相接触面的磁极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下永磁片和上永磁片的形状大小相同,且下永磁片和上永磁片以内衬管的中轴线对称。
进一步的,所述内衬管右端端面和内衬箍副扭矩台肩位置均设有倒角,两个倒角的角度均为三十度。
进一步的,所述内衬箍包括衬箍主体,所述衬箍主体的右侧面与内衬管的左端连接,所述衬箍主体左侧面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内衬管连通,所述衬箍主体的左侧面开设有位于通孔周边的旋转孔。
进一步的,所述内衬管右端与油管主体右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内衬箍轴向的厚度值。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内衬管将原油与油管主体内壁隔开,使原油不会冲刷油管主体的内壁,确保原油内的腐蚀性物质不会腐蚀油管主体内壁,通过内衬箍将原油与连接箍内壁分开,使原油不会腐蚀连接箍内壁,通过内衬管右端端面设置的倒角与内衬箍副扭矩台肩位置倒角相适配的设置,使两根油管连接处的内壁平滑,不存在突变结构部,原油不会形成紊流,不会对内衬管内壁形成冲刷腐蚀,延长油管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营市东达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东营市东达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310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