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流回馈自动并网电子负载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30381.6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97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开荣;陈开新;陈宗映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太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42 | 分类号: | G01R31/42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蕊 |
地址: | 62105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流 回馈 自动 并网 电子负载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流回馈自动并网电子负载及其工作方法,该电子负载包括MCU控制器、被测试电源、电流泵电路、自动并网逆变电路和逆变隔离防倒灌电路;MCU控制器分别与电流泵电路和自动并网逆变子电路连接;被测试电源通过电流泵电路与自动并网逆变电路连接,所述被测试电源的电源输入端与城市电网连接;自动并网逆变电路通过逆变隔离防倒灌电路与城市电网连接;采用新型的自动同步并网全桥逆变驱动芯片,支持热插拔、适合小型的、分散的能源采集与并网,解决了中小型电源设备的老化测试负载能量回馈的问题,实现了充10V到100V电压,1A电流到10A电流的电能回馈和线性调节,实现了并网回馈,且成本低、无高频干扰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并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流回馈自动并网电子负载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紧张和各种污染成了人类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能源紧张问题,人们开发出了太阳能等,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太阳能并网逆变系统的出现,解决了能源的采集和并网运输问题,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其他问题:如并网逆变系统的高频干扰污染电网的问题、孤岛效应引起的系统稳定问题和控制系统复杂、成本高,不支持热插拔,不适合小型的、分散的能源采集与并网。现有的交流回馈自动并网电子负载中,中小型电子负载还是空白,而大型的交流回馈电子负载结构复杂,不支持热插拔,且成本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的交流回馈自动并网电子负载及其工作方法解决了现有的交流回馈电子负载结构复杂、不支持热插拔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交流回馈自动并网电子负载,包括MCU控制器、被测试电源、电流泵电路、自动并网逆变电路和逆变隔离防倒灌电路;
所述MCU控制器分别与电流泵电路和自动并网逆变子电路连接;
所述被测试电源通过电流泵电路与自动并网逆变电路连接,所述被测试电源的电源输入端与城市电网连接;
所述自动并网逆变电路通过逆变隔离防倒灌电路与城市电网连接;
所述自动并网逆变电路包括自动同步并网全桥逆变驱动芯片、市电同步驱动DC/AC子电路、失载过冲保护子电路和市电采样子电路;
所述自动同步并网全桥逆变驱动芯片分别与市电同步驱动DC/AC子电路、失载过充保护子电路、市电采样子电路和MCU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流泵电路包括霍尔电流传感器、DAC子电路、变压器、整流器和驱动IC;
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与驱动IC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与整流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器的输出端与市电同步驱动DC/AC子电路连接;
所述MCU控制器通过霍尔电流传感器与被测试电源连接,所述霍尔电流传感器还与驱动IC的电流控制端口连接,所述被测试电源还与变压器的原边绕组连接;
所述驱动IC的电流控制端口通过DAC子电路与MCU控制器连接,所述驱动IC的电压控制端口与MCU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同步并网全桥逆变驱动芯片包括供电网络、桥式隔离驱动网络、波形整形驱动网络和隔离控制网络;
所述桥式隔离驱动网络和波形整形驱动网络依次连接,所述供电网络分别与桥式隔离驱动网络、波形整形驱动网络和隔离控制网络连接,所述桥式隔离驱动网络还与隔离控制网络连接;
所述桥式隔离驱动网络包括光耦U1、光耦U2、光耦U3和光耦U4;
所述光耦U1的发光二极管、光耦U2的发光二极管、光耦U3的发光二极管和光耦U4的发光二极管通过桥式连接法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太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太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303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流回馈电子负载
- 下一篇:一种水下高精度磁场测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