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引水式电站溢流坝段生态改造结构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30046.6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0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赵进勇;王琦;董哲仁;张晶;彭文启;刘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9/00 | 分类号: | E02B9/00;E02B8/06;E02B8/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朱静谦 |
地址: | 10003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溢流坝段 溢流坝 斜坡 引水式电站 顶端设置 开口 环境保护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 改造 生态 底栖动物 自由活动 连通 生态系统 鱼类 河流 上游 延伸 | ||
1.一种引水式电站溢流坝段生态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溢流坝(2),顶端设置有沿河流流向延伸的开口;
第一斜坡(31)和第二斜坡(32),分别设置在所述溢流坝(2)的上游和下游,所述第一斜坡(31)和第二斜坡(32)的最高点均靠近所述溢流坝(2)的顶端设置,且连通至所述溢流坝(2)的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水式电站溢流坝段生态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坡(31)的坡度大于所述第二斜坡(32)的坡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水式电站溢流坝段生态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坡(31)为1:50~1:15,所述第二斜坡(32)的坡度为1:100~1:2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引水式电站溢流坝段生态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坡(31)和所述第二斜坡(32)均为仿生态鱼坡(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水式电站溢流坝段生态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态鱼坡(3)最高点的高度不超过6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水式电站溢流坝段生态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仿生态鱼坡(3)远离所述溢流坝(2)的一端设有诱鱼装置,在垂直于所述仿生态鱼坡(3)延伸方向的至少一侧设置有第三斜坡(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引水式电站溢流坝段生态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仿生态鱼坡(3)远离所述溢流坝(2)的一端还设有消力池,所述诱鱼装置设置在所述消力池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引水式电站溢流坝段生态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力池的长度为3-7m。
9.一种引水式电站溢流坝段生态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溢流坝(2)的顶端设置沿河流流向延伸的开口,然后在所述溢流坝(2)的上游和下游分别设置允许水生生物从上游向下游流动或从下游向上游流动的第一斜坡(31)和第二斜坡(32),所述第一斜坡(31)和第二斜坡(32)的最高点均靠近所述溢流坝(2)的顶端设置,且连通至所述溢流坝(2)的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引水式电站溢流坝段生态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坡(31)和所述第二斜坡(32)的顶部采用石块铺设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3004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