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硅增效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29474.7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33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张飞豹;王从焕;吕素芳;蒋剑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77/38 | 分类号: | C08G77/38;A01N25/30;A01N43/30;A01N57/16;A01P7/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王江成 |
地址: | 31001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硅 增效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工材料制备领域,为解决目前农业增效剂功能单一,使用困难,混配效果较差,药效易降低或丧失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有机硅增效剂的制备方法,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向反应器中加入含氢硅油,端乙烯基增效醚,催化剂等,在100℃~180℃下反应3~12h,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有机硅增效剂。本发明反应条件易实现,操作简单,无溶剂反应,而且合成的有机硅增效剂可进一步复配成不同功能的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工产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硅增效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农药增效剂是与农药混合使用的添加剂,本身不具备农药活性,但与相应的农药复配时,能够提高或改善有效成分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同时具有延缓有害生物的抗性、提高防效、降低成本、延长使用寿命、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等重要作用。目前增效剂按其作用机理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内增效剂和外增效剂。内增效剂以增效醚为代表,主要是抑制或弱化防治对象对农药活性的解毒作用,延缓药剂在防治对象内的代谢速度,从而增加生物防效,其多为害虫体内羧酸酯酶、多功能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等酶系的抑制剂。外增效剂以有机硅农药增效剂为代表,当其与相应的农药混用时,能明显改善其润湿、展布、分散、滞留和渗透性能,减少喷雾药液随风(气流)漂移,防止或减轻对邻近敏感作物等的损害,利于药液在叶面铺展及黏附、减少紫外线对农药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分解,达到延长药效有效期,提高其生物活性,减少用量,降低成本,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然而,这两类增效剂在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内增效剂一般为油溶性化合物,在使用时需使用大量的乳化剂制成乳液,大量的乳化剂会污染环境,而且乳化剂的浊点低,高温稳定性差,贮存和使用过程中易产生漂油,发生水解分解等变化。外增效剂多为有机表面活性剂、渗透剂和润湿剂等。而由于上述的各种助剂的表面张力大多在25mN/m以上,其增效效果都不是十分明显,同时这些助剂有些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人们在一直探索高效低毒的农药助剂。目前,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技术已经有了一些报导,常见的做法是将不同功能的增效剂进行混配,以提高使用效果。然而,混配增效剂的作用效力与所复配的增效剂品种有关,并非在制剂中随意加功能性增效剂后均能增效。有些混配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如增效剂之间物化性能差异太大,导致制剂破乳、分散变差、悬浮率降低、发生水解分解等变化。在药效方面的负作用如毒性增加、药效降低或丧失等。
发明内容
为解决目前增效剂功能单一,使用困难,混配效果较差,药效易降低或丧失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有机硅增效剂的制备方法,反应条件易实现,操作简单,有利于降低成本,而且产品兼具有增效醚与有机硅增效剂的特点。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有机硅增效剂的制备方法为: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向反应器中加入含氢硅油,端乙烯基增效醚和催化剂,在100℃~180℃下反应3~12h,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有机硅增效剂。
普通有机硅聚醚是外增效剂,通过降低表面张力,使得药液尽可能扩散,以便达到增效的目的。而增效醚是内增效剂,通过抑制或弱化防治对象对农药活性的解毒作用,延缓药剂在防治对象内的代谢速度,从而增加生物防效,其多为害虫体内羧酸酯酶、多功能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等酶系的抑制剂。本发明通过化学的方法,将增效醚与有机硅增效剂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的效果并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起到了增效的作用。
所述的有机硅增效剂结构式如(I)所示:
式中:m=1~100。
所述含氢硅油为单端含氢硅油,粘度为50-1000mPa·s。
所述端乙烯基增效醚的结构式如(II)所示:
端乙烯基增效醚的乙烯基摩尔含量与含氢硅油的硅氢摩尔含量之比为1∶1~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师范大学,未经杭州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294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