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抑郁的药物组合物和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28807.4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50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仝小林;陈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88 | 分类号: | A61K36/88;A61P25/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敏 |
地址: | 10010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抑郁 药物 组合 制备 方法 及其 用途 | ||
本发明属于药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抑郁(特别是老年人抑郁)的药物组合物和制备方法及其用途。该药物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枸杞子5‑30份、仙茅5‑30份、仙灵脾5‑30份、黄柏5‑20份、枣仁5‑60份和西洋参3‑15份。上述药物组合物诸药合用,共奏补阴阳、益精气、振奋精神之功。全方不仅调节机体内环境,振奋脏腑功能以从根本上消除阴郁,同时针对郁证的典型症状针对性用药,缓解患者病痛,动物试验表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抑郁,特别是持续抗抑郁的效果,对于利血平所致的抑郁表现,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提示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具有一定的抗抑郁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抑郁的药物组合物和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老年抑郁状态是指60岁以上人群所患有的持续性抑郁障碍(恶劣心境),其心境为悲伤或沮丧。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该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老年人抑郁状态的合并患病率大致为22.6%。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言语减少、睡眠障碍、食欲减退和性欲减退等,严重者可进展至抑郁状态,伴自杀倾向。该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及社会的健康与稳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影响老年抑郁状态发病的因素有很多,与年龄、性别、人物性格、社会环境以及疾病与营养状态都密切相关。目前,老年抑郁状态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其病理改变涉及血管损害、脑白质病变、情感中枢神经元丢失、情感神经递质变化以及神经内分泌、炎性介质等诸多方面。西医治疗该病主要还是沿用抑郁状态患者的方案,一线用药以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为主。该种药物副作用相对较少,主要表现为轻度的恶心、头疼和腹泻等,但也有研究表明,服用此类药物会使老年人远期的中风概率从3/(1000人·年)增加到4/(1000人·年)。由于抑郁机制复杂,往往单一靶点无法长久取效,特别是老年群体执行功能相对较差,其抑郁状态又常继发于诸多基础疾病,因此更需要多角度、多层次的治疗。中医自古就重视情志对人体的影响,主张“形与神俱”,方能尽终其天年,在实践中亦总结出了一系列治疗情志疾病的方法,它所强调的“整体观”与“个体化”辨治理念,在防治老年抑郁状态方面也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
在中医中并无抑郁症病名,老年抑郁状态一般被认为属于中医“郁证”的范畴。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或易怒喜哭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结合症状不同,还可参考“百合病”、“癫疾”、“脏躁”等疾病。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3845690A中公开的一种治疗老年抑郁症的药物,以疏肝解郁、理气化瘀、养心安神为治疗原则,经系统研究和科学配伍,研制了如下组合物:党参10-20份、黄芪20-30 份、酸枣仁10-20份、柴胡12-25份、当归8-15份、川芎10-15份、白芍5-15 份、郁金10-20份、木香5-15份和甘草5-8份组成。该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治疗老年抑郁症的药物组合物仅是宽泛的依据中医的“郁证”研制配伍,没能对老年人群体的郁证的病因病机进行深入的研究,进一步没有获得针对于老年人群体郁证的治疗原则,进而其获得的药物组合物对于老年人抑郁症的治疗针对性不强。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对抑郁症,特别是老年人抑郁症的治疗针对性强的抗抑郁的药物组合物和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
枸杞子5-30份、仙茅5-30份、仙灵脾5-30份、黄柏5-20份、枣仁5-60份和西洋参3-15份。
在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中,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枸杞子5-20份、仙茅5-20份、仙灵脾5-20份、黄柏5-20份、枣仁5-30份和西洋参3-10份。
在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中,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
枸杞子10份、仙茅10份、仙灵脾10份、黄柏10份、枣仁10份和西洋参6份;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未经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288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核四齿铂(II)配合物及应用
- 下一篇:一种汽车叶子板多次弯边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