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下隧道结构的耐压密封性能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27020.6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68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吴锋;刘占国;谷坤鹏;陈克伟;邱松;周国然;陈剑;顾晓彬;徐天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6 | 分类号: | G01M3/26;E02D3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百一领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3 | 代理人: | 王奎宇;甘章乖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压 储液箱 水下隧道 储液 性能测试装置 测试装置 检测区域 密封机构 密封连接 耐压密封 隧道模型 测试 腔体相连通 加压装置 液压参数 注入流体 排气阀 检测 隔离 外部 申请 | ||
1.一种水下隧道结构的耐压密封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耐压储液箱,用于设置在待测的水下隧道结构的检测区域上方,且设有排气阀;
密封机构,用于将所述耐压储液箱和所述隧道模型密封连接,并使得所述检测区域与所述耐压储液箱内的腔体相连通,且与外部隔离;
加压装置,与所述耐压储液箱相连,用于向所述耐压储液箱内注入流体,并获取所述耐压储液箱内的液压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隧道结构的耐压密封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压储液箱的一端具有与所述检测区域形状相匹配的开口,而另一端开设有与所述腔体相连通的注液口;所述注液口通过连通件和输送管与所述加压装置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隧道结构的耐压密封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装置包括:与所述耐压储液箱和外部供液源相连的加压泵、用于控制所述加压泵运转的驱动件、与所述加压泵和所述输送管相连的液压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隧道结构的耐压密封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水下隧道结构上的预埋钢板;设置在所述耐压储液箱上的支架板;设置在所述支架板和所述预埋钢板之间且与所述支架板的形状相适配的密封圈;其中,所述预埋钢板和所述支架板相连后,将所述检测区域密封围合起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隧道结构的耐压密封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隧道结构为至少两个隧道管节通过变形缝结构连接的隧道模型;所述检测区域至少有部分为变形缝结构的局部区域或整段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水下隧道结构的耐压密封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隧道结构为至少两个隧道管节通过变形缝结构连接的隧道模型;所述检测区域至少有部分为变形缝结构的局部区域或整段区域;所述隧道模型内设有摄像头,用于观察所述隧道模型内部的环境。
7.一种水下隧道结构的耐压密封性能的测试方法,通过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水下耐压密封性能测试装置进行测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制作水下隧道结构;
将耐压储液箱设置在待测的水下隧道结构的检测区域上方;
通过密封机构将所述耐压储液箱和所述水下隧道结构密封连接,并使得所述检测区域与所述耐压储液箱内的腔体相连通,且与外部隔离;
将加压装置与所述耐压储液箱相连;
通过加压装置向所述耐压储液箱内注入流体,并获取所述耐压储液箱内的液压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水下隧道结构的耐压密封性能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耐压储液箱设置在待测的水下隧道结构的检测区域上方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密封机构中的预埋钢板设置在所述水下隧道结构的所述检测区域的周围后,浇筑成型处理;
在水下隧道结构浇筑成型后,将与所述支架板的形状相适配的密封圈放置于预埋钢板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水下隧道结构的耐压密封性能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密封机构将所述耐压储液箱和所述水下隧道结构密封连接中还包括以下子步骤:
将密封机构中的支架板放置于密封圈上方后,沿检测区域的周向开设有螺孔,并采用螺栓将所述支架板、所述密封圈和所述预埋钢板密封串联在一起后,形成所述密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水下隧道结构的耐压密封性能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加压装置向所述耐压储液箱内注入流体,并获取所述耐压储液箱内的液压参数的步骤中还包括以下子步骤:
打开所述耐压储液箱的所述排气阀后,将所述加压装置内的流体逐步输送至所述耐压储液箱内;
在所述耐压储液箱内的气体排出后,关闭所述排气阀,然后获取所述耐压储液箱内的液压参数;
当液压参数达到预设的参数时,停止加压装置对所述耐压储液箱的流体输送;
根据所述检测区域的渗水状况和液压参数,确定检测区域的水下耐压密封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2702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能源汽车电池包上下壳体气密性检测工装
- 下一篇:一种汽车回油管密封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