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介入性医疗器械的激光表面处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625199.1 | 申请日: | 2018-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65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 发明(设计)人: | 王晧智;张杰;赵晓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诺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微纳激光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K26/352 | 分类号: | B23K26/352;B23K26/04;B23K26/082;B23K26/7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任哲夫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科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介入性 医疗器械 激光表面处理 表面形成 人体通道 激光技术应用 表面摩擦 镀层脱落 激光扫描 减小摩擦 微结构 镀层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介入性医疗器械的激光表面处理方法,涉及激光技术应用领域,主要是利用激光扫描,在介入性医疗器械的表面形成可降低其在人体通道中时与人体通道间的摩擦力的微结构,从而降低了表面摩擦,而可以免除在介入性医疗器械的表面形成用于减小摩擦的镀层,排除了镀层脱落而危害患者的风险,从而使得介入性手术更为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介入性医疗器械的激光表面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介入性医疗器械在工作中,需要在人体通道内(如血管,或各种肠道)移动。为了减轻介入性医疗器械与人体通道内之间的摩擦力,一般需于介入性医疗器械的表面镀上一涂层,以改善器械在人体通道内的移动性和操作性。但是,该种涂层增加了额外的风险,即涂层有剥落的可能性。剥落的涂层会遗留在人体通道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病患死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降低介入性医疗器械在人体通道间的摩擦,以替代可能脱落的涂层处理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介入性医疗器械的激光表面处理方法,具体为:获取激光表面处理所用激光束,将激光束聚焦于介入性医疗器械的待处理表面,控制激光束在介入性医疗器械待处理表面的相对位置的变化和激光处理时间,在介入性医疗器械的表面形成可减小与人体通道间接触时摩擦力的微结构。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微结构为接触角大于150度的疏水结构。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微结构为接触角小于30度的亲水结构。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通过控制激光束的移动或待处理介入性医疗器械表面的移动,来控制激光束聚焦在待处理表面上的相对位置。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激光束采用振镜扫描的方式在介入性医疗器械表面形成所述微结构。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介入性医疗器械为金属制医疗器械。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介入性医疗器械为导丝或海波管。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激光为固态激光、气态激光或液态激光。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激光为纳秒激光、皮秒激光或飞秒激光。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激光为红外线激光、可见光激光或紫外线激光。
本发明中的介入性医疗器械的激光表面处理方法,主要是利用激光扫描,在介入性医疗器械的表面形成可降低其在人体通道中时与人体通道间的摩擦力的微结构。从而降低了表面摩擦,而可以免除在介入性医疗器械的表面形成用于减小摩擦的镀层,排除了镀层脱落而危害患者的风险,从而使得手术更为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发明的具体流程或结构
图1为激光扫描处理导丝表面的示意图;
图2为导丝激光表面经激光扫描处理后示意图;
图3为导丝表面经激光扫描处理后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待处理导丝、2-激光、3-已处理导丝、4-水滴、5-水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诺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微纳激光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英诺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微纳激光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251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采用激光束进行预先处理的焊接方法
- 下一篇:双面激光打标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