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微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624550.5 | 申请日: | 2018-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986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 发明(设计)人: | 钱嘉伟;刘肖娟;王俊;谭志坚;陈艺青;黎剑坤;符德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正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31/635 | 分类号: | A61K31/635;A61K9/50;A61P31/04;A61K31/505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左恒峰 |
| 地址: | 52813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方 磺胺 间甲氧 嘧啶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微囊制剂,其特征在于:以质量份数计,其制备原料中含有:磺胺间甲氧嘧啶5~20份、甲氧苄啶1~4份、缓释剂55~65份、有机溶剂4~10份、填充剂10~30份。本发明配制的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预混剂可抑制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某些阴性菌,预防和控制猪弓形体、大肠杆菌、巴氏杆菌、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附红细胞体、放线杆菌等引起的全身性感染具有良好的效果;长效效果明显,抗菌活性和疗效大大增强,生产工艺简单,节约了生产成本,适合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微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磺胺间甲氧嘧啶(Sulfamonomethoxine,SMM)是一种应用及其广泛的磺胺药,具有抗 菌谱广、性质稳定、价格廉价及有多种制剂可供选择的优点。它可干扰细菌叶酸的合成而影 响其生长繁殖,从而抑制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某些阴性菌,预防和控制猪弓形体、大肠杆 菌、巴氏杆菌、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附红细胞体、放线杆菌等引起的全身性感染具有良 好的效果。具有双重药理作用既能抗菌,又能抗原虫,对猪球虫、弓形体敏感。虽然近年来 抗菌素飞速发展,磺胺类药物不但没有被淘汰,且在抗微生物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 抗菌增效剂出现后,与抗菌增效剂联合使用,使磺胺间甲氧嘧啶的抗菌活性和疗效大大增强, 甚至从抑菌剂变成杀菌剂。其中磺胺间甲氧嘧啶的抗菌作用和预防细菌感染效能在磺胺类药 物中最强。吸收良好,血浓度高,维持作用时间近24小时,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乙酰化率很 低,因而在体液中有效浓度持续时间最好的一种有效剂,毒性低,不易引起结晶尿和血尿。 对养殖场发生全身或局部细菌感染时,其效果良好,可用于各种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消化 道、泌尿道感染及球虫病、弓形虫病、附红细胞体病等,解决了不少养殖场生产中存在的问 题。
甲氧苄啶(TMP)属抑菌剂,为亲脂性弱碱,化学结构属乙胺嘧啶类。其对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属、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均具有抗菌活性,对肺炎链球菌、淋病奈 瑟菌、脑膜炎奈瑟菌的抗菌作用不明显,对铜绿假单胞菌无作用。TMP作用机制为干扰细菌 的叶酸代谢。主要为选择性抑制细菌的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活性,使二氢叶酸不能还原为四氢 叶酸,而合成叶酸是核酸生物合成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本品阻止了细菌核酸和蛋白质的合 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且TMP与细菌的二氢叶酸还原酶的结合较之对哺乳类动物酶 的结合紧密5万~6万倍。TMP与磺胺药合用可使细菌的叶酸合成代谢遭到双重阻断,有协 同作用,使磺胺药抗菌活性增强,并可使抑菌作用转为杀菌作用,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传统的制剂方法采用有机溶剂加热溶解后调节pH值,有机溶剂多用丙二醇或聚乙二醇 400及吡咯烷酮等单一或混合使用,但用量高达40~80%。此种方法不但耗费大量的有机溶 剂,而且大量的有机溶剂还容易引起较大的刺激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微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解决现有的方 法大量耗费有机溶剂且容易引起机体的刺激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微囊制剂,以质量份数计,其制备原料中含有:磺胺间甲氧嘧 啶5~20份、甲氧苄啶1~4份、缓释剂55~65份、有机溶剂4~10份、填充剂10~30份。
进一步地,以质量份数计,其制备原料中含有:磺胺间甲氧嘧啶10份、甲氧苄啶2.1份、 缓释剂61.9份、有机溶剂6份、填充剂20份。
进一步地,缓释剂为单甘脂。
进一步地,有机溶剂为PEG4000。
进一步地,填充剂为淀粉和轻质碳酸钙的混合体。
进一步地,淀粉和轻质碳酸钙的质量比为1:1。
上述的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微囊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正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正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245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阿司匹林载药及缓释体系
- 下一篇:糖类化合物的医药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