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重交叉验证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22266.4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23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陈适之;吴刚;冯德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88 | 分类号: | G01N21/88;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曾教伟 |
地址: | 210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多重 交叉 验证 桥梁 损伤 识别 方法 | ||
1.一种基于多重交叉验证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桥梁下方沿桥梁延伸方向连续布置n个分布式长标距光纤光栅传感器;
S2:将所有传感器连接到解调设备,采集车辆经过时桥梁的长标距应变响应;
S3:对所有传感器进行排列组合,以任意三个传感器为一组,将对应得到的长标距应变做组内二阶差分,得到组应变差分曲线;
S4:求每组应变差分曲线与时间横轴包围的面积,得到个损伤指标S;
S5:按设计阈值,统计在阈值范围外异常的损伤指标S*所关联的传感器编号;
S6:画出与异常的损伤指标S*所关联的传感器编号的频率分布图,频率分布峰值处即为监测到损伤的传感器,亦即为结构损伤处x;
S7:根据识别的损伤位置,带入损伤计算公式,得到结构损伤程度;
结构损伤程度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S为正常的损伤指标值,S*为超出阈值的异常损伤指标值,为传感器和传感器之间的中心距,为包含损伤的传感器编号, 为包含损伤传感器所测得的长标距应变时程,为采集时间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重交叉验证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n个长标距光纤光栅传感器在布置时首尾相连布满桥梁整跨,或者布置在桥梁的结构关键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重交叉验证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解调设备的采集频率不低于桥梁两倍的一阶频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重交叉验证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组内二阶差分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分别为组内1、2号传感器中心距和2、3号传感器中心距,,,为组内1、2、3号传感器测得的长标距应变响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重交叉验证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损伤指标S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为采集时间长度,,分别为组内1、2号传感器中心距和2、3号传感器中心距,为组内二阶差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重交叉验证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阈值大小设定由现场测得路面不平顺度及噪声水平评定,随着不平顺度、噪声水平的增高而增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2226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