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锑化的含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621609.5 | 申请日: | 2018-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51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 发明(设计)人: | 戴剑;冯德才;丁超;金雪峰;郭唐华;郑一泉;黄险波;叶南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77/06 | 分类号: | C08L77/06;C08L77/02;C08L25/06;C08K13/04;C08K7/14;C08K3/22;C08K3/32;C08K3/38 |
| 代理公司: | 广州致信伟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3 | 代理人: | 伍嘉陵;彭玲 |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锑化 阻燃 聚酰胺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锑化的含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含组分:聚酰胺树脂20‑80份;溴系阻燃剂1‑30份;缩合磷酸铝0.01‑15份。本发明采用缩合磷酸铝作为新型阻燃剂,在不引入锑白的前提下,能够达到与溴‑锑阻燃体系同等的阻燃效果,同时能够赋予溴系阻燃聚酰胺优异的电气性能,并减轻对环境及人体的危害,比溴‑锑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塑料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锑化的含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酰胺具有良好的阻燃,属于自熄性材料,电绝缘性能良好 (CTI 600),但仍是可燃物,加入玻璃纤维等物质后更易燃烧,在带电工作环境中由于漏电、短路、电弧、火花等情况引起火灾的情况仍然存在,因此,聚酰胺材料用于生产电子、电器部件前必须进行阻燃改性,而对聚酰胺材料的阻燃改性可能会导致其漏电起痕指数 (CTI) 的降低,例如含卤阻燃剂阻燃的聚酰胺材料的 CTI 值会降至 300 左右。
溴系阻燃聚酰胺材料具有阻燃效率高、力学性能优异等方面优势,目前广泛地应用于电子电气行业等领域。现阶段,在溴系阻燃聚酰胺材料的配方设计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溴-锑复配的方式实现其优异的阻燃性能,但是这种配方设计也为阻燃聚酰胺材料的应用带来了一些问题:1.溴-锑复配体系具有优异的成碳性能,这会对溴系阻燃聚酰胺材料的CTI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2.含锑阻燃剂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三溴化锑等瓦斯气,不仅对于仪器设备有一定腐蚀作用,还会对环境和人身健康造成较大危害,某些国家及地区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锑的使用进行控制。基于上述原因,在工程领域需要寻找锑类阻燃剂的替代物,在保持阻燃性能的基础上,能够赋予溴系阻燃聚酰胺优异的电气性能,并减轻对环境及人体的危害。
专利US 2009/0069478 A1公开了一种锑类物质的极低的溴系阻燃方案,该专利采用溴化聚苯乙烯作为主要阻燃剂,并采用锌盐或钙盐作为协效阻燃剂,在此基础上,只需添加极低含量的氧化锑即可达到较好的阻燃效果。专利 US 2007267607 A 公开了一种无锑化溴系阻燃方案,在添加溴系阻燃剂的基础上,进一步添加锌盐以及适量的防滴落剂,最终得到了较好的阻燃效果。专利US 8889770 B2公开了一种无锑化的溴系阻燃方案,采用溴化的聚亚苯基醚和苯氧基低聚物及聚合物复配的方式能够得到较好的阻燃效果。
现阶段,虽然已经有一些低锑或无锑化的溴系阻燃聚酰胺方案出现,但是这些方案的阻燃效率相比于溴-锑体系仍略显不足,并且较少关注材料的CTI性能,从而使得这些无锑化阻燃方案在电子电气领域中的应用存在潜在的风险。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锑化的含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不仅能够达到与溴-锑阻燃体系同等的阻燃效果,同时可以有效提升CTI。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方案实现:
一种无锑化的含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
聚酰胺树脂 20-80份;
溴系阻燃剂 1-30份;
缩合磷酸铝 0.01-15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无锑化的含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
按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
聚酰胺树脂 25-55份;
溴系阻燃剂 10-25份;
缩合磷酸铝 1-12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216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