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南极磷虾粉加工线液相处理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617903.9 | 申请日: | 2018-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4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 发明(设计)人: | 刘启波;王朋;谢宁;王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深蓝远洋渔业有限公司;上海和创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11B13/00;C02F103/22 |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卢海洋 |
| 地址: | 226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加工线 高速离心机分离 废水过滤 南极磷虾 液相处理 磷虾粉 虾油 资源回收利用率 资源利用率 分离回收 加热循环 清洗用水 液体过滤 工艺流程 高纯度 提纯 补水 加注 虾粉 加热 废水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南极磷虾粉加工线液相处理系统,包括液体过滤加热、高速离心机分离、废水过滤、废水加热循环利用、提纯、虾油加注。本发明充分利用了磷虾粉加工线液相,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避免浪费,且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以广泛推广到实际使用中。磷虾粉加工线液相中的少量固体可以得到分离回收,有利于增加虾粉的产量。通过本系统还能得到高纯度的虾油,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避免浪费。通过三相高速离心机分离的部分废水过滤后可以用于整条生产线工艺流程中补水或者用于加工线清洗用水,避免浪费,可以广泛推广到实际使用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南极磷虾粉加工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南极磷虾粉加工线液相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南极磷虾是一种生活在南极海域的小型无脊椎动物,其蕴藏量约为6~10亿吨,年可捕捞量约为0.6-1.0亿吨,根据生物学测定,南极磷虾肉中含蛋白质17.56%,脂肪2.11%,且含人体所必需的全部氨基酸。南极磷虾目前的主要产品是捕捞上来后在船上直接加工成虾粉、冻虾或者虾肉。
目前,虾粉是所有产品中最重要且应用最为广泛的,既可以用来提取磷虾油,也可以用来作为饲料或者饲料添加剂。南极磷虾粉是以南极磷虾为原料,捕捞到船上后经过快速蒸煮、分离、干燥、粉碎、冷却等一系列加工得到的产品,磷虾经过蒸煮后采用卧式离心机进行固液分离,其中固体部分经过干燥、粉碎、冷却后得到虾粉,其工艺过程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对于固液分离后产生的大量液体,该部分液体含有大量的虾油和蒸煮过程中溶解的蛋白质,当前大多数方案都是直接排放,未对这部分物质进行有效利用,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缺陷,本发明针对南极磷虾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液相部分,提出一种新的加工处理系统提取高纯度虾油。
作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南极磷虾粉加工线液相处理系统,包括分离机液相缓存罐、三相高速离心机、闪蒸干燥罐、虾油缓存罐、废水缓存罐,所述分离机液相缓存罐通过旋转凸轮泵连接过滤器Ⅰ,所述过滤器Ⅰ液体出口通过加热器Ⅰ连接三相高速离心机,所述过滤器Ⅰ固体出口通过旋转凸轮泵连接至干燥器;所述三相高速离心机固相出料口通过旋转凸轮泵连接至干燥器,所述三相高速离心机油相出料口连接虾油缓存罐,所述三相高速离心机水相出料口连接废水缓存罐;所述虾油缓存罐依次连接加热器Ⅱ、闪蒸干燥罐,所述闪蒸干燥罐的顶部水蒸气出口连接有冷却器、底部虾油出口连接成品虾油缓存罐,所述冷却器与真空泵、离心泵Ⅱ连接,所述闪蒸干燥罐与成品虾油缓存罐之间设有旋转凸轮泵;所述废水缓存罐连接有废水回收利用泵、废水排舷外泵,所述废水回收利用泵与过滤器Ⅱ连接,所述过滤器Ⅱ固体出口通过旋转凸轮泵连接至干燥器,所述过滤器Ⅱ液体出口加热器Ⅲ与离心泵Ⅰ连接船舶废水循环系统;所述废水排舷外泵连接船舶排污口。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器Ⅰ、加热器Ⅱ、加热器Ⅲ出口设置温度传感器,所述闪蒸干燥器内设有高低位压力传感器,所述成品虾油缓存罐内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真空泵、离心泵Ⅱ上设有止回阀。
进一步地,所述分离机液相缓存罐外侧设有保温层,所述分离机液相缓存罐内设有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虾油缓存罐外侧设有保温层,所述虾油缓存罐内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虾油缓存罐底部设有旋转凸轮泵。
进一步地,所述废水缓存罐内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废水缓存罐外侧设有保温层,所述成品虾油缓存罐底部连接虾油加注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深蓝远洋渔业有限公司;上海和创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深蓝远洋渔业有限公司;上海和创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179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