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轨航天相机系统像散辨别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617770.5 | 申请日: | 2018-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07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 发明(设计)人: | 贾平;郭疆;李元鹏;韩诚山;孙继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4N17/00 | 分类号: | H04N17/00;H04N5/217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6 | 代理人: | 吴乃壮 |
| 地址: | 130033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天 相机 系统 辨别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的在轨航天相机系统像散辨别方法,通过建立在轨成像图片坐标系,并根据所述成像图片判断所述相机是否出现像散及像散的方向和程度,最终结合地面装调记录及光学设计理论,通过对相机进行在轨调整,使在轨相机系统传函提高至最优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间遥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轨航天相机系统像散辨别方法。
背景技术
在航天遥感领域,随着国家对地详查的需求逐步提高,大口径长焦距航天相机已成为主流的发展趋势。但体积和重量的增加同样为航天相机带来新的挑战。即太空失重环境导致的原本地面带重力装调性能良好的相机,在发射入轨后像质变差的现象更加明显。为解决此难题,很多研究机构提出了采用在轨检测及调整技术进行入轨后航天相机的在轨校正。校正方法一般是通过对光学系统的某块透镜或反射镜进行位姿调整,提高航天相机的成像性能。但在轨调整策略一直处于理论研究,由于太空中不具备检测装置及检测条件,因此不能像地面装调那样通过干涉仪获取系统像差信息,然后便可快速高效地消除像差,将像质收敛至最优。
发明内容
有鉴如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有效提高航天相机的成像性能的在轨航天相机系统像散辨别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在轨航天相机系统像散辨别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建立在轨成像图片坐标系,其中,成像图片的沿轨飞行方向定为X轴,沿所述飞行方向的右手侧定为Y轴;
根据所述成像图片判断所述相机是否出现像散。
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在进行根据所述成像图片判断所述相机是否出现像散的步骤前还包括下述步骤:
将所述成像图片放大至像元级并查找目标图像。
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图像为圆形或者直线形。
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根据所述成像图片判断所述相机是否出现像散的步骤中,具体为:
若所述目标图像在各方向像元占比均匀,则说明所述相机像散可忽略;
若所述目标图像在X轴方向出现拖尾且无角度倾斜,则说明所述相机具有0度像散;
若所述目标图像在Y轴方向出现拖尾且无角度倾斜,则说明所述相机具有90度像散;
若所述目标图像在+X+Y及-X-Y方向出现拖尾且方向为与X轴成45度角,则说明所述相机具有-45度像散;
若所述目标图像在-X+Y及+X-Y方向出现拖尾且方向为与X轴成45度角,则说明所述相机具有+45度像散;
若所述目标图像出现的拖尾方向非沿坐标轴方向或与坐标轴成45度角方向,则说明所述相机同时具有90/0度和+45/-45度方向的像散。
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在完成根据所述成像图片判断所述相机是否出现像散的步骤后,还包括下述步骤:
判断所述相机出现像散的程度。
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若若拖尾像元数为1-2个,则判断所述相机有轻微像散;若拖尾像元为3-4个,则判断所述相机有中度像散;若拖尾像元数大于5个,则判断所述相机有严重像散。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
本发明提供的在轨航天相机系统像散辨别方法,通过建立在轨成像图片坐标系,并根据所述成像图片判断所述相机是否出现像散及像散的方向和程度,最终结合地面装调记录及光学设计理论,通过对相机进行在轨调整,使在轨相机系统传函提高至最优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177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