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乙型肝炎的环肽药物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615497.2 申请日: 2018-12-27
公开(公告)号: CN109432399A 公开(公告)日: 2019-03-08
发明(设计)人: 张华堂;赵中华;唐雨微 申请(专利权)人: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主分类号: A61K38/12 分类号: A61K38/12;A61P1/16;A61P31/20;C07K7/64
代理公司: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代理人: 邹晓艳
地址: 401123 重庆市*** 国省代码: 重庆;50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环肽 氨基酸序 修饰 乙型肝炎 氨基 治疗乙型肝炎 酰胺键 氨基酸 成环 首尾 制备 羧基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乙型肝炎的环肽药物及其在制备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环肽为C‑peptide‑1或者C‑peptide‑2或者C‑peptide‑3,C‑peptide‑1的氨基酸序列为KRRRRRRRAAAA,其中K采用FITC修饰;C‑peptide‑2的氨基酸序列为KRRRRD/RRRAAAA,其中K采用FITC修饰;C‑peptide‑3的氨基酸序列为KRRRRRRPAAAA,其中K采用FITC修饰;三个环肽药物是首尾氨基酸的氨基与羧基形成酰胺键成环得到的。本发明环肽药物具有一定的抑制HBsAg、HBeAg、HBV rcDNA和HBV cccDNA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乙型肝炎的环肽药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约有2.4亿人患有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导致的慢性乙肝,其中绝大部分分布在低、中收入国家,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所导致的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是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约占人口总数的7.18%,据此推算,有慢性乙肝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约2000万人,有约700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已经进展至肝纤维化和肝硬化阶段。虽然在HBV预防性疫苗广泛使用后,乙肝病毒新发感染率有了显著下降,但是针对已经建立慢性感染的乙肝患者,目前为止,仍旧缺乏有效的治疗策略。

目前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经批准用于慢性乙肝病毒治疗的药物分为两类:一类是免疫调节剂,包括干扰素α(IFN-α)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另一类是核苷类似物和核苷酸类似物前体药。治疗乙肝的最终目的是消除核内cccDNA,或者抑制cccDNA的转录活性。干扰素治疗效果持久并且有较高的病毒表面抗原清除率,最近研究表明其具有降解cccDNA的作用,但其应答率低且副作用大,例如有流行性感冒症状出现、易疲劳、嗜中性白血球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和精神不振。核苷类似物直接作用于病毒逆转录酶,阻断乙肝病毒复制,缺点是疗程漫长,需要终身治疗,因为核苷类似物是在胞质环境中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对核内cccDNA库没有影响。

多肽药物具有适应证广、安全性高、疗效显著、易于合成改造和优化组合、用药量更少、特异性更好、作用效果更好、一般没有副作用或者副作用很小等特点,且生物技术与多肽合成技术的日臻成熟,以及新药研发的不断深入,多肽类药物从如鲑鱼降钙素、生长抑素、人高血糖素、缩宫素等为主的多肽类激素已经发展到疾病防治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用于肿瘤、肝炎、糖尿病、艾滋病、代谢紊乱等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目前,总的来说,全球药物市场上有大约60~70种多肽药物,有200~300种多肽药物在临床试验中,有500~600种正在临床前试验中,更多的多肽药物在实验室研究阶段。但由于多肽半衰期一般很短,不稳定,因为易被降解和难穿越肠黏膜而不能口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乙型肝炎的环肽药物。

本发明实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乙型肝炎的环肽药物,所述环肽为C-peptide-1或者C-peptide-2或者C-peptide-3,C-peptide-1的氨基酸序列为KRRRRRRRAAAA,其中K采用FITC修饰;C-peptide-2的氨基酸序列为KRRRRD/RRRAAAA,其中K采用FITC修饰;C-peptide-3的氨基酸序列为KRRRRRRPAAAA,其中K采用FITC修饰;三个环肽药物是首尾氨基酸的氨基与羧基形成酰胺键成环得到的。

所述环肽药物包括上述的环肽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该多肽药物为任何药物治疗学上可接受的的剂型。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环肽药物在制备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154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