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雨水调蓄池雨水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15225.2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89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许天会;姜应和;陈楚江;高云峰;李永斌;王启中;陈雪娇;律启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城乡建设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雨水调蓄池 水口 中层 出水管 取水口 雨水处理系统 取水组件 雨水 连通 连接直管 水井 开口朝下 开口向下 悬浮设置 池壁 浮渣 沉积 沉渣 池水 悬浮 取出 水质 | ||
本发明涉及雨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雨水调蓄池雨水处理系统,包括调蓄雨水的雨水调蓄池,雨水调蓄池旁设置有吸水井,雨水调蓄池中设置有中层水取水组件;雨水调蓄池的池壁上设置有与吸水井连通的取水口;中层水取水组件包括撇水口、与撇水口连通的撇水口出水管、连接直管及中层水出水管,连接直管连通撇水口出水管与中层水出水管,中层水出水管安装至取水口;撇水口悬浮在雨水调蓄池中的雨水中部且撇水口的撇水口开口朝下设置。本发明的雨水调蓄池雨水处理系统中,中层水取水组件的撇水口开口向下且悬浮设置,能够取出雨水调蓄池中水质较优的中层水,既能避免取水口取到雨水调蓄池水面的浮渣,又能避免取水口取到沉积于雨水调蓄池的沉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雨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雨水调蓄池雨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为了使小区或片区满足径流峰值削减指标、面源污染削减指标、雨水资源化利用指标要求,雨水调蓄池是必不可少的构筑物。为了充分发挥该构筑物的经济效益,常常需对该构筑物所调蓄的雨水在雨后进行综合利用。
在降雨过程中,进入调蓄池进行调蓄的雨水一般仅通过格栅去除其中大块的漂浮物。在雨后,调蓄池调蓄的雨水中有些杂质密度小于水,会漂浮于调蓄池内水面上,有些密度大于水的颗粒物会沉积于调蓄池底。若直接从调蓄池抽升雨水进行利用,不可避免地会取到水面的浮渣或池底的沉渣,从而影响雨后调蓄池内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的长效运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调蓄池雨水处理系统,能够在取水利用时避免取到浮渣或沉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雨水调蓄池雨水处理系统包括调蓄雨水的雨水调蓄池,所述雨水调蓄池旁设置有吸水井,所述雨水调蓄池中设置有中层水取水组件;所述雨水调蓄池的池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吸水井连通的取水口;所述中层水取水组件包括撇水口、与所述撇水口连通的撇水口出水管、连接直管及中层水出水管,所述连接直管连通所述撇水口出水管与所述中层水出水管,所述中层水出水管安装至所述取水口;所述撇水口悬浮在所述雨水调蓄池中的雨水中部且所述撇水口的撇水口开口朝下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撇水口的下方固定有预设高度的支撑架。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撇水口旁安装有浮桶,所述浮桶提供对抗所述撇水口与所述中层水出水管之间的管路内部充满雨水时的重力的浮力使所述连接直管倾斜。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撇水口开口距离所述雨水调蓄池中雨水水面的高度h1不小于400mm,所述支撑架的高度h2不小于400mm,所述中层水出水管下表面距所述雨水调蓄池池底的高度h3小于等于400m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撇水口出水管、所述连接直管、所述中层水出水管的管径为D,所述浮桶为2D×3D×2D长方体浮桶,所述中层水出水管长5~8D。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撇水口由半圆管、两块侧板及两块端板焊接而成,所述半圆管长3D、直径D,所述侧板长3D、高0.5D,所述侧板上开洞所述撇水口出水管焊接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直管的长度不小于所述雨水调蓄池有效水深的1.2倍。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雨水调蓄池的池壁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吸水井连通的排渣口,所述排渣口高于所述吸水井的井底,所述排渣口旁设有开关所述排渣口的排渣口闸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吸水井中设有雨水处理组件,所述雨水处理组件包括设置在吸水井中的提升泵、与所述提升泵的出水口连接的提升水管以及并联接至所述提升水管的雨水利用供水管线和劣质雨水排水管线,所述雨水利用供水管线上设置有开关所述雨水利用供水管线的供水管线闸阀,所述劣质雨水排水管线上设置有开关所述劣质雨水排水管线的排水管线闸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城乡建设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未经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城乡建设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152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易清理的市政工程排水井结构
- 下一篇: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雨水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