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杀线虫功能的生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11290.8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970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杜云龙;万媛媛;韩丽;赵宜婷;周璇;武丽霞;张利娜;彭晟;何霞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农业大学;杜云龙 |
主分类号: | A01N63/30 | 分类号: | A01N63/30;A01N61/00;A01N59/14;A01P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线虫 功能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生物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杀线虫功能的生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杀线虫功能的生防制剂,其主要成分及重量份为:草木灰3‑7份、硼砂8‑18份、枝顶孢霉菌培养液冻干粉5‑10份;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生防制剂的制备方法,步骤为:收集培养枝顶孢霉菌后的培养液,冷冻干燥,加入草木灰、硼砂和锯屑。本发明所提供的生防制剂中的有效成分是枝顶孢霉菌培养液冻干粉,具有很好的杀灭根结线虫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杀线虫功能的生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根结线虫(Meloidogyne)是一种高度专化型的杂食性植物病原线虫,雌雄异体。幼虫呈细长蠕虫状,危害蔬菜,寄主范围广泛,在无寄主条件下可存活一年。被害株的上部生长矮小、缓慢、叶色异常,结果少,产量低,甚至造成植株提早死亡。已知危害蔬菜的线虫主要有高弓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北方根结线虫及南方根结线虫。线虫寄主范围广泛,常为害瓜类、茄果类、豆类及萝卜、胡萝卜、莴苣、白菜等30多种蔬菜,还能传播一些真菌和细菌性病害。根结线虫主要危害各种蔬菜的根部,表现为侧根和须根较正常增多,并在幼根的须根上形成球形或圆锥形大小不等的白色根瘤,有的呈念珠状。被害株的上部生长矮小、缓慢、叶色异常,结果少,产量低,甚至造成植株提早死亡。
目前防治根结线虫的方法多是化学药剂防治,即在作物土壤中施用克线磷、阿维菌素乳油、辛硫磷乳油、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等化合物,但化学防治对土壤环境往往会造成不可修复的损害,化学的杀虫方法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健康。采用田间轮作和使用非寄主植物或抗病植物是防治根结线虫的主要管理措施,但其具有一定局限性,如大多数根结线虫种类具有较广的寄主范围,同时,田间病源根结线虫种群大部分是几个种的混合群体,防治效果难以持续。其他措施如日晒、淹水,使用无病苗木、土壤改良在某些情况下虽能取得一些防治效果,但效果甚微或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采用以生物防治为核心的无公害可持续治理方法成为控制根结线虫病害主要方向。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杀线虫功能的生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生防制剂的主要活性成分是枝顶孢霉菌的培养分泌物,其具有良好的杀线虫效果,所提供的枝顶孢霉菌的制备方法简单易实施,可以工业化生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杀线虫功能的生防制剂,其成分及重量份如下:草木灰3-7份、硼砂8-18份、枝顶孢霉菌培养液冻干粉5-10份,该枝顶孢霉分类为Acremonium yunnanensis,于2016年4月21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GMCCNo.12374,保藏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进一步,上述的具有杀线虫功能的生防制剂是粉剂。
上述的具有杀线虫功能的生防制剂可以应用于杀灭作物根结线虫。
进一步,上述的具有杀线虫功能的生防制剂在杀灭作物根结线虫中的应用方法为:每50g生防制剂加入2L的水,混匀后浇灌于作物根部土壤。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具有杀线虫功能的生防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培养枝顶孢霉菌
将枝顶孢霉菌接种于PDA平板培养基上,温度为28℃,培养5-7天,在超净工作台中,将培养在PDA平板培养基上的枝顶孢霉接种至100mL LB液体培养基中,转速为180rpm,温度为28℃摇晃培养三天,将培养所得菌液每100mL接种于1L无菌LB液体培养基中,转速为180rpm,温度为28℃摇晃培养三天;
②获得培养液冻干粉
将步骤①所得枝顶孢霉菌液进行离心,转速12000rpm,时间10min,离心后保留上清液,去除沉淀,将上清液用0.45μm滤器过滤后,低温冷冻干燥至含水量低于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农业大学;杜云龙,未经云南农业大学;杜云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112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西塘链霉菌在促进大蒜生长中的应用
- 下一篇:一种茶园防虫剂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