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动力电池和电动车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11131.8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85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郑军华;王亚州 | 申请(专利权)人: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38;H01M4/6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赵天月 |
地址: | 213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硅碳负极材料 功能层 硅基体 制备 电动车 动力电池 硅锂 合金 膨胀 充放电循环 表面形成 可逆容量 可逆循环 膨胀空间 体积缩小 大倍率 膨胀力 放电 锂化 充电 | ||
本发明提供了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动力电池和电动车。该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硅基体进行锂化处理,得到硅锂合金;在硅锂合金的至少一部分的外表面上形成碳功能层,得到硅碳负极材料。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容易实现,易于工业化生产,该方法制备所得的硅碳负极材料在放电体积缩小后,即使再次充电发生膨胀,硅基体和碳功能层之间也存在足够的膨胀空间,膨胀后的硅基体不会对碳功能层产生太大的膨胀力,使得在硅基体表面形成的碳功能层较为完整,也不会出现为实现较好的性能而形成碳功能层较多的情况,从而使得硅碳负极材料的可逆容量提高,可逆循环性显著变好,寿命显著增长,倍率显著提升,可以进行大倍率的充放电循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动力电池和电动车。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全球能源的快速更新迭代,新能源产业得到蓬勃发展。具体到国内汽车行业,发展电动车是环境保护和产业升级的必然趋势。最近几年,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纷纷推出燃油车限产倒计时,将发展新能源汽车提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并下决心进行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大规模产业化布局。因此,新能源及电动车是抢占未来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硅碳材料是用于电动车动力电池负极的关键材料。在相关技术中,硅碳材料常用于制作动力电池的负极,在其用于制作动力电池的负极时,通常也称之为硅碳负极材料。硅碳负极材料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伴随着280%的体积膨胀,会严重影响硅碳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从而使得硅碳负极材料在动力电池中的应用受到进一步的限制。目前通常做法是通过将硅纳米化、与活性或非活性物质复合处理、发展针对硅碳负极的电解液、改进粘结剂和改进电极结构等措施来提高硅碳负极材料的性能。然而,直接采用上述方法,硅碳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仍然不高。
因而,现有硅碳负极材料的相关技术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操作简单、方便、容易实现、易于工业化生产、即使充电发生膨胀硅基体和碳功能层之间也存在足够的膨胀空间、膨胀后的硅基体不会对碳功能层产生太大的膨胀力、硅基体表面的碳功能层较为完整、可使得硅碳负极材料的可逆容量提高、可逆循环性显著变好、寿命显著增长、倍率显著提升、或者可以进行大倍率的充放电循环的制备硅碳负极材料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硅碳负极材料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方法包括:将硅基体进行锂化处理,得到硅锂合金;在所述硅锂合金的至少一部分的外表面上形成碳功能层,以便得到所述硅碳负极材料。发明人发现,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容易实现,易于工业化生产,且由于该方法首先对硅基体进行锂化处理,在硅基体发生膨胀后才形成碳功能层,且形成核壳结构,因此制备所得的硅碳负极材料在放电体积缩小以后,即使再次充电发生膨胀,硅基体和碳功能层之间也存在足够的膨胀空间,膨胀后的硅基体不会对碳功能层产生太大的膨胀力,使得在硅基体表面形成的碳功能层较为完整,也不会出现为实现较好的性能形成碳功能层较多的情况,从而使得硅碳负极材料的可逆容量提高,可逆循环性显著变好,寿命显著增长,倍率显著提升,可以进行大倍率的充放电循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锂化处理包括:将所述硅基体和锂源混合,得到硅锂混合物;将所述硅锂混合物熔融后冷却,并将得到的产物进行研磨,得到所述硅锂合金。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将所述硅锂混合物熔融后冷却包括:将所述硅锂混合物加热至500℃~900℃后保温0.5h~4h,然后冷却至室温。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锂源与所述硅基体的质量比为(0.7~4.4):1。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硅锂合金满足以下条件的至少之一:为颗粒状粉末;在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粒径为50nm~60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111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