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量子点的后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11004.8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84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程陆玲;杨一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1/88 | 分类号: | C09K11/88;C09K11/56;C09K11/70;C09K11/66;C09K11/67;C09K11/02;B82Y20/00;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黄志云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量子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量子点的后处理方法,包括:提供初始量子点溶液;将所述初始量子点溶液与第一化合物或第一化合物组合进行第一次序的混合并加热,得到第一量子点溶液;将所述第一量子点溶液与第二化合物或第二化合物组合进行第二次序的混合并加热,得到第二量子点溶液;将所述第二量子点溶液与第二化合物或第二化合物组合进行第三次序的混合并加热,得到第三量子点溶液。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量子点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量子点的后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并且存在潜在的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因而在世界范围内备受科学家的关注。相对于体相材料,纳米晶体(NCs)能够呈现出非常有趣的现象主要是依赖于其电学、光学、磁学和电化学特性(相应的体相材料是无法实现)。半导体纳米晶体,又称量子点(QD),其尺寸范围从1到10nm,当粒径大小发生变化时,半导体纳米晶的带隙价带和导带也会改变(量子尺寸效应),如CdSe纳米晶体的吸收和发射几乎覆盖了整个可见光谱范围,因此,半导体纳米晶体表现出与尺寸有关的光致发光性质的现象。半导体纳米晶体已经在许多技术领域被应用如生物标记、诊断、化学传感器、发光二极管、电子发光器件、光伏器件、激光器和电子晶体管等。然而针对不同技术领域的应用需要自备不同类别的半导体量子点,制备高质量的半导体量子点是半导体量子点尺寸效应有效应用的前提。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为了得到高质量的半导体纳米晶,科研学者开了了很多种方法。现有的技术中主要有表面配体处理、核壳结构的设计。通常,制备得到的量子点不作处理直接用作功能材料,这种量子点在使用时存在溶解性弱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量子点的后处理方法,旨在解决制备得到的量子点不作处理直接使用时存在溶解性能不足的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量子点的后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初始量子点溶液;
将所述初始量子点溶液与第一化合物或第一化合物组合进行第一次序的混合并加热,得到第一量子点溶液;
将所述第一量子点溶液与第二化合物或第二化合物组合进行第二次序的混合并加热,得到第二量子点溶液;
将所述第二量子点溶液与第三化合物或第三化合物组合进行第三次序的混合并加热,得到第三量子点溶液;
其中,所述第一化合物选自有机羧酸、有机胺或有机膦,所述第一化合物组合选自有机羧酸和有机膦或有机胺和有机膦;
所述第二化合物选自有机羧酸、有机胺或有机膦,所述第二化合物组合选自有机羧酸和有机膦或有机胺和有机膦;
所述第三化合物选自有机羧酸、有机胺或有机膦,所述第三化合物组合选自有机羧酸和有机膦或有机胺和有机膦;
且仅有一个次序的混合并加热过程中采用的化合物为有机羧酸或采用的化合物组合中含有有机羧酸,且仅有一个次序的混合并加热过程中采用的化合物为有机胺或采用的化合物组合中含有有机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110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