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硫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610538.9 | 申请日: | 2018-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69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武军;颜圣;潘芝杰;戴洋;徐军明;宋开新;高惠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8;H01M4/62;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周希良;李欣玮 |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复合 正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硫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以莲藕生物质为材料,先用清洗液将其洗涤干净,预碳化处理后再用氢氧化钾进行活化处理,之后置于管式炉中进行保温碳化得到多孔碳,将多孔碳和硫按照一定的质量比混合,然后研磨至粉末,将此粉末混合物放在真空烘箱中进行碳硫复合。最后将复合物放入六亚甲基四胺与硝酸镍的水溶液中,加热一段时间得到镍基氢氧化物包覆多孔碳硫复合材料。本发明采用的制备方法相对简单,成本低廉,有望得到性价比较高的锂硫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正极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锂硫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硫电池具有超高的理论比容量(1675mA·h·g-1),其成本低廉、安全性高,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二次电池体系。然而,锂硫电池用的单质硫正极材料为绝缘材料(常温下电导率为5×10-30S·cm-1),在充放电过程中中间产物长链多硫化锂(Li2Sn,4≤n≤8)易溶解在电解液中,在硫正极和锂负极之间发生穿梭效应,并与锂负极发生反应在电极表面形成绝缘和不溶解的Li2S2/Li2S的沉积物,从而阻止了电子和离子的传输,致使其活性物质利用率较低且容量衰减快,极大地降低了其实际应用价值。
针对以上问题,研究人员从电解液的开发、负极的改变或修饰,正极的复合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其中单质硫与导电碳材料作为复合正极材料,是锂硫电池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而多孔碳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且具有大量的孔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能有效提高载流量和电池容量。另外,多孔碳较大的孔容可以缓冲循环过程中的体积膨胀,保证稳定的电极结构和优良的循环性能。
生物系统作为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可为锂硫电池提供了丰富的多孔碳原料,中国发明申请,申请号为CN105742609A,公开了一种“水绵基生物质碳材料/纳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水绵为材料,可制备出电学性能优越的碳硫复合材料。但是将该方法用在其他生物质上,尤其是材质本身远差于水绵的,其制备出的碳硫复合材料的电学性能往往不太理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硫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正极材料可以容纳硫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并且可以吸附多硫化物缓解穿梭效应,从而提高锂硫电池的循环稳定性,且本发明采用的制备方法相对简单,成本低廉,有望得到性价比较高的锂硫电池。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锂硫电池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莲藕洗净烘干;
步骤2,将经步骤1得到的莲藕,放入充满惰性气体的管式炉中进行碳化,得到生物质碳,之后将其研磨成粉末状;
步骤3,先按质量比为1:(1-8):25分别称取经步骤2得到的粉末状生物质碳、氢氧化钾和去离子水,然后混合均匀,最后将混合液干燥;
步骤4,将步骤3干燥后得到的物质放入充满惰性气体的管式炉中进一步进行碳化,即得到莲藕为碳源的多孔碳;
步骤5,按质量比为(1-5):1分别称取升华硫与步骤4所述得到的多孔碳,混合研磨后并添加到二硫化碳溶液中,磁力搅拌均匀,形成混合粉料;
步骤6,将经步骤5得到的混合粉料烘干,得到源于莲藕的生物质多孔碳与硫的复合材料;
步骤7,将经步骤6得到的复合材料,六亚甲基四胺,硝酸镍,去离子水四者按质量比12:10:5:1置于烧杯混合,之后80-110℃油浴4-10h,反应结束经抽滤,即得到镍基氢氧化物包覆莲藕多孔碳制备锂硫电池复合正极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105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