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向有效载荷数据的实时流处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608989.9 | 申请日: | 2018-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50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0 |
| 发明(设计)人: | 余亚玲;任祥辉;卢昊;宋志操;龙哲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L67/141;H04L69/16;H04L69/06;H04L69/2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面向 有效 载荷 数据 实时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面向有效载荷数据的实时流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预定属性建立Socket连接;发送遥测请求至数字接收机;接收所述数字接收机根据所述请求发送的I路数据和Q路数据;对所述I路数据和所述Q路数据进行包数据处理得到按照I/Q标识存储的双路帧数据流;对两路帧数据流分别进行帧数据处理,并对处理后的两路帧数据流按照通道标识进行分组,得到按照通道标识和I/Q标识存储的双路帧数据流;利用帧计数对按照通道标识和I/Q标识存储的双路帧数据流进行合路;对合路后得到的数据进行连续性判断并按照通道标识进行存储。由此,可以实现双路有效载荷数据的实时接收和分析存储,保证数据不丢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向有效载荷数据的实时流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面对大规模高码率传输的卫星有效载荷数传数据,即有效载荷高速数据流,重点在于实时地进行接收处理。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面向有效载荷高速数据流的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借鉴MapReduce的多线程并行模式,采用hash算法与归并排序算法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数据处理吞吐率,实现实时处理。具体是通过识别同步码,将数据流切分为数据帧,然后通过直接取余法,将数据帧分配到相应的hash桶中,每个桶分配一个固定的处理线程和结果缓冲区,处理线程根据先进先出的原则对桶中的数据帧进行处理,并将解析结果存储到结果缓冲区,最后对缓冲区结果进行归并。该方法将逐帧处理改为并行处理,提高了处理的实时性,实时处理吞吐率不小于150Mbps。
然而,对于输入是高码率数字接收机通过2个千兆网口发送的I/Q双路数据,其传输速率为600Mbps,现有的hash算法不再适用。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对这些以600Mbps高速输入的载荷数据进行快速接收处理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面向有效载荷数据的实时流处理方法,能够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面向有效载荷数据的实时流处理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根据预定属性建立Socket连接;
发送遥测请求至数字接收机;
接收所述数字接收机根据所述请求发送的I路数据和Q路数据;
对所述I路数据和所述Q路数据进行包数据处理得到按照I/Q标识存储的双路帧数据流;
对两路帧数据流分别进行帧数据处理,并对处理后的两路帧数据流按照通道标识进行分组,得到按照通道标识和I/Q标识存储的双路帧数据流;
利用帧计数对按照通道标识和I/Q标识存储的双路帧数据流进行合路;
对合路后得到的数据进行连续性判断并按照通道标识进行存储。
优选地,对所述I路数据和所述Q路数据进行包数据处理包括:
对所述I路数据和所述Q路数据分别进行解包;
对解包后的I路数据和Q路数据分别进行解扰;
对解扰后的I路数据和Q路数据分别进行组包。
优选地,帧数据处理包括1024帧数据分析和848帧数据分析。
优选地,所述1024帧数据分析包括1024帧格式解析和CRC校验,所述848帧数据分析包括848帧格式解析和CRC校验。
优选地,基于平衡二叉树的堆排序利用帧计数对按照通道标识和I/Q标识存储的双路帧数据流进行合路。
优选地,所述预定属性包括缓冲区大小和flag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089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自行车制动电路
- 下一篇:用于水下环境的连续管钻机系统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