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像对比任务分发处理算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06772.4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4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金杭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51143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脸 处理算法 任务分发 控制器 人像 无线通信 信号连接 算法 处理效率 反馈信息 高效应用 海量数据 人机交互 人脸建模 算法处理 提取特征 资源处理 比对 | ||
本发明涉及高效应用算法处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人像对比任务分发处理算法,包括用于人机交互的第三者单元、进行人脸建模识别和反馈信息的人脸控制器、多个负责人脸的比对和提取特征点的算法节点,所述第三者单元与人脸控制器通过无线通信相互信号连接,所述人脸控制器与多个算法节点之间通过无线通信相互信号连接。该人像对比任务分发处理算法,具备提高处理效率和有限资源处理更加海量数据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效应用算法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人像对比任务分发处理算法。
背景技术
现在市面上所有的针对于人像识别和人像比对的算法在最底层的处理方式上,均是同时但线程进行流程分析处理,如在日常比较简单和处理数量不多的情况下,基本不存在有影响。但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市场对大数据需求的增加,针对人像分析平台也逐渐迈向大数据架构建设。
在面对现在我们面向的市场和客户构架的都是大数据架构的人像分析平台,单位时间处理人像照片数量已经远远超出算法本身单线程处理的能力,所以需要有多线程多并发的处理机制来进行对需求支撑,同时根据同的使用场景的变化,可以动态根据配置项来对并发数量、单线程处理数量峰值控制和总线程处理数量峰值控制等进行处理。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人像对比任务分发处理算法,具备提高处理效率和有限资源处理更加海量数据等优点,解决了在面对现在我们面向的市场和客户构架的都是大数据架构的人像分析平台,单位时间处理人像照片数量已经远远超出算法本身单线程处理的能力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提高处理效率和有限资源处理更加海量数据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人像对比任务分发处理算法,包括用于人机交互的第三者单元、进行人脸建模识别和反馈信息的人脸控制器、多个负责人脸的比对和提取特征点的算法节点,所述第三者单元与人脸控制器通过无线通信相互信号连接,所述人脸控制器与多个算法节点之间通过无线通信相互信号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者单元内包含人脸识别请求模块和比对信号接收模块。
优选的,所述人脸控制器内包含负责提取人脸特征点和将特征点注册到比对算法节点里去的人脸建模控制器和负责人脸比对的人脸比对控制器。
优选的,人脸识别请求模块通过无线信号与人脸建模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人脸比对控制器通过无线通信与比对信号接收模块信号连接。
优选的,所述人脸控制器实现动态加载控制、动态多任务并发分发控制和简易扩容控制机制。
优选的,所述算法节点单独部署在多台设备上,根据设备硬件的配置情况部署对应数量的节点服务。
优选的,所述算法节点对外通过http协议提供接口,以实现算法节点的分布式部署,从而实现人脸比对的分布式比对,以达到人脸比对效率的最大化和人脸库数量的最大化。
人像对比任务分发处理算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第三者发起对照片进行提取特征点的请求;
步骤二:通过人脸识别请求模块向人脸建模控制器发出信号,人脸建模控制器提取人脸特征点和将特征点注册到算法节点中进行比对,人脸建模控制器将请求下发到建模算法节点中的一个节点去,当请求数比较多的时候,均匀的把请求分发到下面的建模算法节点,以实现并发请求的最大化;
步骤三:每个算法节点比对完成自己的人脸库后,再将符合条件的人脸信息返回给人脸比对控制器;
步骤四:人脸控制器在将所有人脸比对节点的结果进行整合过滤,把分值最高的结果返回给第三者。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金杭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金杭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067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