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机器人的三维路径规划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06435.5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8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郭栋;李聪;孙钦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21/20 | 分类号: | G01C21/20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 代理人: | 高强 |
地址: | 25002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机器人 三维 路径规划 约束条件 新节点 接纳 路径规划算法 路径规划问题 改进 概率 死亡 | ||
本发明涉及移动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机器人的三维路径规划方法。针对三维环境中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RRT算法的移动机器人三维路径规划算法,使移动机器人的路径更加符合实际应用场合。本发明对RRT算法扩展的约束条件以及新节点的接纳准则进行了改进。将各种约束条件作为改进的RRT算法扩展的约束条件。为了更加适应移动机器人的三维路径规划,通过设计死亡节点和接纳概率的方式改进了新节点的接纳准则。本发明能够实现移动机器人的三维路径规划,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机器人的三维路径规划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机器人具有行动灵活、易于操作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移动机器人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展现出了极大的优势,在实现移动机器人自主控制的过程中,路径规划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运用RRT算法,移动机器人能够在躲避障碍物的前提下,沿着某一路径由起点飞向最终目标点。
但是目前RRT算法针对的环境模型主要是在二值的障碍空间内进行,即任务环境要么是完全不可行的障碍区域,要么是可行区域。这与实际的移动机器人的应用场合并不完全相符,比如承担侦察和运输货物巡视等任务的移动机器人需要根据地形地貌和地面人为威胁进行最优路径的选取。因此将RRT算法推广到更能精确描述真实环境的三维地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三维环境中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使移动机器人的路径更加符合实际应用场合,提供了一种基于RRT算法的移动机器人三维路径规划算法。
本发明对RRT算法扩展的约束条件以及新节点的接纳准则进行了改进。移动机器人在三维环境中飞行,通常会受到自身的约束,即存在最大俯仰角约束、最大航程约束和最小转弯半径约束,本发明充分考虑了移动机器人的自身约束,并作为改进的RRT算法扩展的约束条件。为了更加适应移动机器人的三维路径规划,通过设计死亡节点和接纳概率的方式改进了新节点的接纳准则。本发明能够实现移动机器人的三维路径规划,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路径规划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移动机器人在三维复杂地形环境中的路径规划,设计改进的RRT算法的约束条件。
最大俯仰角约束
移动机器人的爬行高度变化率也受到移动机器人自身的机动性能限制,定义移动机器人最大爬升/俯仰角为,两个相邻路径节点的高度分别为和,该路径段长度为,则该最大俯仰角约束可表示为:
。
最大行程约束
移动机器人的航程是有限的,即规划路径的各个路径段长度之和小于最大飞行距离。
最小转弯半径约束
移动机器人受到自身结构的限制,移动机器人的转弯半径不能过小。 假设,和是一条路径中三个紧邻的路径节点, 则能被扩展的约束条件是三点对应圆的半径大于最小转弯半径。
设计死亡节点
根据RRT算法的实现机理对于只存在威胁区域和可行区域的二值空间内,可以通过判断从邻近节点到新节点之间是否存在威胁障碍作为的接收原则。而在考虑约束条件的三维环境中,需要设计新的的接纳原则。新生成的与起始节点的路径距离, 若,则说明该路径已超过移动机器人的最大行程,设置的父节点,即对应的邻近节点为死亡状态,以后再进行节点扩展时,不再考虑该节点。
结合上述RRT扩展的约束条件以及新节点的接纳准则,改进的RRT算法流程可描述为:
1) 算法初始化,生成初始节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064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