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反向上锁的U型锁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05451.2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4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林锡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诺源机械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67/00 | 分类号: | E05B67/00;E05B67/06;E05B67/38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0125 | 代理人: | 彭启龙 |
地址: | 528415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反 上锁 型锁 | ||
本发明公开了了一种防反向上锁的U型锁,包括相配合的锁环和锁体,所述锁环包括U型部,所述U型部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锁柱和第二锁柱,所述第一锁柱和第二锁柱均分别连接有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所述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分别连接有第一插入部和第二插入部,所述第一插入部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二插入部;所述第一插入部可转动地插入所述锁体的第一锁孔中,所述第一插入部底端设置有防止所述锁体滑出的套环,所述锁体的钥匙孔朝向与所述U型部相反的一面。本发明可防止U型锁在上锁时反锁,同时防止U型锁丢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U型锁,特别是涉及一种防反向上锁的U型锁。
背景技术
现在很多办公场所、商铺大门采用玻璃门,玻璃门锁通常通过电磁原理使用电磁锁锁合,但电磁锁受到电控制,且有时容易失灵,所以很多房主将两扇玻璃门上的把手用U型锁锁住。但在使用时,经常锁反,不注意将钥匙孔一面朝内,即朝向U型锁的封装端,导致开锁时非常不便。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防反向上锁的U型锁,使使用者在何种情况下,均能正确上锁,防止反向上锁,且不容易将锁体丢失。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反向上锁的U型锁,使使用者在何种情况下,均能正确上锁,防止反向上锁,且不容易将锁体丢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反向上锁的U型锁,包括相配合的锁环和锁体,所述锁环包括U型部,所述U型部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锁柱和第二锁柱,所述第一锁柱和第二锁柱均分别连接有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所述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分别连接有第一插入部和第二插入部,所述第一插入部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二插入部;
所述第一插入部可转动地插入所述锁体的第一锁孔中,所述第一插入部底端设置有防止所述锁体滑出的套环,所述锁体的钥匙孔朝向与所述U型部相反的一面。
较佳的,所述第一插入部上套设有塑胶垫圈,所述塑胶垫圈设置于所述套环与所述锁体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防止U型锁在上锁时反锁,同时防止U型锁丢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需注意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式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一种防反向上锁的U型锁,包括相配合的锁环和锁体10,锁环包括U型部2,U型部2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锁柱3和第二锁柱4,第一锁柱3和第二锁柱4均分别连接有第一锁合部5和第二锁合部6,第一锁合部5和第二锁合部6分别连接有第一插入部7和第二插入部8,第一插入部7的长度长于第二插入部8;
第一插入部7可转动地插入锁体10的第一锁孔中,第一插入部7底端设置有防止锁体10滑出的套环11,锁体10的钥匙孔朝向与U型部2相反的一面。
第一插入部7上套设有塑胶垫圈13,塑胶垫圈13设置于套环11与锁体10之间。
本发明使用时,锁环无法从锁体中完全取出,即可将锁体固定,上锁时不会反向,同时,锁体和锁环总是同时出现的,也能防止二者之一丢失。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诺源机械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诺源机械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054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