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身份证替代串码的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04660.5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111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高岚;陆道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恒宝智能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60 | 分类号: | G06F21/60;G06F2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35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业务受理 身份证 身份证信息 公安系统 个人身份证 有效性验证 技术效果 平台验证 验证结果 业务办理 原始编码 原始信息 滥用 替代 成串 申请 泄露 验证 返回 损害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身份证替代串码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身份证的原始编码与使用条件生成串码;业务受理机构接收串码后,将串码发送给公安系统平台进行有效性验证;公安系统平台验证完成后,将验证结果返回给业务受理机构,若验证的串码有效,则业务受理机构使用串码进行业务办理。本申请达到了能够避免个人身份证原始信息被泄露、防止身份证信息被滥用,以及避免身份证信息被滥用后对身份证持有者造成损害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身份证替代串码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公民每个人的身份均由对应的一串18个字符进行识别。身份证的前6个数字表示每个人的区域信息,接着的8个数字表示每个人的出生日期。这18个字符在全国唯一,并且会伴随人一生。
目前,在很多地方办理业务需要身份证复印件。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身份证复印件又常常需要交给第三方,协助办理手续。因此,容易导致身份证复印件上的用户信息被泄露,甚至被有心人士拿去办理一些其他业务(例如:银行卡或贷款等),给身份证持有者造成损失。
现有的避免身份证复印件在办理业务过程中造成身份证持有者信息泄露的方法为:在复印件上人为标明该身份证复印件的用途(例如:在复印件上手写“此复印件只用于办理入网手续”或“此复印件只用于办理社保登记业务”等),但只是在身份证复印件上标明用途,无法防止有心人士通过发达的图像处理,获取用户的完整身份证复印件,并利用获取的身份证复印件办理对身份证持有者不利的业务,对身份证持有者造成损害。
此外,由于身份证或身份证复印件上均直接显示有用户的出生日期和区域信息,办理登记时也时常要求填写身份证号码,也会造成身份证持有者的隐私信息被泄露。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身份证替代串码的使用方法,能够避免个人身份证原始信息被泄露、防止身份证信息被滥用,以及避免身份证信息被滥用后对身份证持有者造成损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身份证替代串码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身份证的原始编码与使用条件生成串码;业务受理机构接收串码后,将串码发送给公安系统平台进行有效性验证;公安系统平台验证完成后,将验证结果返回给业务受理机构,若验证的串码有效,则业务受理机构使用串码进行业务办理。
优选的,利用串码生成设备生成串码;串码生成设备包括第一主控模块,以及分别与第一主控模块连接的第一通信模块、第一显示模块和第一安全控制模块;第一主控模块:负责控制设备中各个模块的运行;第一通信模块:负责与用户的身份证或公安系统平台通信;第一显示模块:用于将操作过程中的内容及生成的串码显示到设备界面上;第一安全控制模块:为公安部授权的专用身份证安全控制模块,用于加密与身份证通信的数据,生成替代身份证的串码。
优选的,串码生成设备还包括生物特征采集模块,生物特征采集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
优选的,用户通过串码生成设备生成串码的方法为:读取身份证信息,并验证身份证信息的有效性;若验证身份证信息有效,则由用户进行使用条件的限定,并将使用条件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将数字化信息发送给身份证,由身份证对数字化信息进行加密处理;接收到加密处理后的数字化信息后,利用加密处理后的数字化信息和身份证的原始编码生成串码,并显示。
优选的,利用身份设备生成串码;身份设备包括安全处理存储模块,以及与安全处理存储模块连接天线模块;安全处理存储模块:对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并生成串码;天线模块:用于接收信号。
优选的,身份设备还包括按键模块,按键模块与安全处理存储模块连接,按键模块用于进行设置、选择或确认操作。
优选的,身份设备还包括显示模块,显示模块与安全处理存储模块连接,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操作过程中的内容及生成的串码。
优选的,身份设备还包括指纹识别模块,指纹识别模块与安全处理存储模块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恒宝智能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恒宝智能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046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