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数据的安全加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04545.8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4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葛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大尺度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60 | 分类号: | G06F21/60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黄景燕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习友路333***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数据 安全加密 隐藏信息 加密 三维 存储 安全稳定性能 存储安全性 存储提供 还原信息 加密存储 数据隐藏 算法实现 随机相位 碎片处理 完成信息 系统接收 信息安全 信息访问 重要信息 解密 还原 指令 发送 筛选 分割 改进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数据的安全加密方法,所采用的方法是:首先完成信息的分割与编码,然后通过加密,将编码碎片处理成隐藏信息文件,最后把它们发送至具有三维关系且彼此不同的节点上进行存储,如果系统接收到还原信息的指令后,再从隐藏信息中随机筛选出一定数量的文件,解密后通过公式进行还原即可;本发明利用三维算法实现大数据信息的存储,采用改进的随机相位加密方法,提高了大数据重要信息的存储安全性,并且易于实现,为大数据信息安全存储提供了新的方法,在实际使用时,提高了数据隐藏程度,并且安全稳定性能得到提升,方便根据闽值处理得到信息访问结构以实现大数据信息的加密存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数据加密领域,特别是一种大数据的安全加密方法。
背景技术
数据加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技术,指通过加密算法和加密密钥将明文转变为密文,而解密则是通过解密算法和解密密钥将密文恢复为明文,它的核心是密码学,数据加密仍是计算机系统对信息进行保护的一种最可靠的办法,它利用密码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密,实现信息隐蔽,从而起到保护信息的安全的作用,和防火墙配合使用的数据加密技术,是为提高信息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数据被外部破译而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在技术上分别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采取措施,按照作用的不同,数据加密技术可分为数据传输加密技术、数据存储加密技术、数据完整性的鉴别技术和密钥管理技术;
现在的数据加密方法,在实际使用时,数据隐藏程度不够高,安全稳定性能不够好,不方便根据闽值处理得到信息访问结构以实现大数据信息的加密存储,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与加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数据的安全加密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大数据的安全加密方法,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一种大数据的安全加密方法,所采用的方法是:首先完成信息的分割与编码,然后通过加密,将编码碎片处理成隐藏信息文件,最后把它们发送至具有三维关系且彼此不同的节点上进行存储,如果系统接收到还原信息的指令后,再从隐藏信息中随机筛选出一定数量的文件,解密后通过公式进行还原即可。
优选的,将存储的敏感信息划分为k个大小相同的敏感信息分片,然后经过三维存储算法对这k个敏感信息分片进行编码,编码后的敏感信息分片用n表示,且编码后的敏感信息分片与原始的敏感信息分片大小相同,但两者之问不存在任何关联,在编码后的敏感信息分片中选取r个敏感信息分片,尽可以恢复到原始敏感数据的状态,且n≥r≥k>l。
优选的,数据信息在进行划分时,就是把数据分割成若干个数据碎片,然后对得到的碎片编码,从碎片集合中筛选出一定的样本碎片,通过其进行原始数据的还原。这里假定碎片总数为k,编码碎片为n,进行还原的碎片样本数为r,且它们存在关系n≥r≥k>l。在设定Y为编码碎片,F为原本的大数据信息,G则代表了n×k的三维存储矩阵。根据编码碎片Y和存储矩阵G,还原得到大数据信息,计算公式表示为: F=Y'(G')-1 ,还原过程中,碎片总数和编码碎片数可以根据系统动态改变,并且必须保证条件n≥r≥k>l的成立,否则无法完成还原工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利用三维算法实现大数据信息的存储,采用改进的随机相位加密方法,提高了大数据重要信息的存储安全性,并且易于实现,为大数据信息安全存储提供了新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大数据的安全加密方法,所采用的方法是:首先完成信息的分割与编码,然后通过加密,将编码碎片处理成隐藏信息文件,最后把它们发送至具有三维关系且彼此不同的节点上进行存储,如果系统接收到还原信息的指令后,再从隐藏信息中随机筛选出一定数量的文件,解密后通过公式进行还原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大尺度网络传媒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大尺度网络传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045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