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Massive MIMO天线提升通信覆盖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603503.2 | 申请日: | 2018-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8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 发明(设计)人: | 郭今戈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今戈 |
| 主分类号: | H04W16/18 | 分类号: | H04W16/18;H04W16/28;H04W24/10;H04B7/02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30032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采样点 主服务小区 适用场景 邻区 主区 通信参数 通信覆盖 场景识别 服务小区 获取服务 室分系统 天线成本 通信网络 小区通信 阈值时 配置 采集 筛选 节约 小区 覆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Massive MIMO天线提升通信覆盖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当前通信网络中服务小区的通信参数;基于通信参数,获取服务小区中的主服务小区的主区MR采样点;从主区MR采样点中筛选出主服务小区的邻区为室分系统的邻区MR采样点;计算邻区MR采样点占主区MR采样点的第一比值;比较第一比值与第一阈值的大小;当第一比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时,将主服务小区的场景识别为适用场景;为适用场景,配置Massive MIMO天线。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判断主服务小区是否为适用场景,针对适用场景配置Massive MIMO天线,不仅可以大幅度节约天线成本,而且可以改善小区通信覆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4G或者5G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Massive MIMO天线提升通信覆盖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系统利用上下行信道互易性、通过上行信道获取下行波束赋型(Beam forming)权值,并用于下行数据发送。现有TD-LTE网络采用多天线输入及接收(mu1tip1e-input mu1tip1e-output,MIMO)天线。
在MIMO天线中,正负45度振子构成一对双极化振子,每列极化方向相同的振子组成一个通道。共有8个通道,每个通道连接8个极化方向相同的振子。TD-LTE网络使用的8T8R的MIMO天线阵列。
传统MIMO 技术到5G 时代已不能满足呈指数上涨的无线数据需求。当前有研究人员尝试将Massive MIMO应用于5G的移动网络。Massive MIMO 技术指基站天线数目庞大,而用户终端采用单天线接收的通信方式。
在Massive MIMO天线中,正负45度振子构成一对双极化振子,共有128个振子(或192个振子),在水平方向使用1驱1方式,在垂直方向使用1驱2(或1驱3)方式,每一个通道包含同一极化方向的两个振子,共有64个通道。
然而申请人经研究发现:8T8R 的MIMO天线的波束赋型权值在水平维度上可调。64T64R 的Massive MIMO 天线的波束赋型权值,不仅可以在水平维度上可调,而且在垂直维度上可调。在同样的频段(如,3GPP BAND 38频段:2570-2620MHz),同样的带宽(如,占用20MHz),使用Massive MIMO 天线的小区吞吐率理论可以达到MIMO 天线的小区吞吐率的5-7倍。然而,申请人经大量实验得到:使用Massive MIMO 天线后,有些小区的通信覆盖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小区吞吐率与之前相差不大且差值不稳定。
当前Massive MIMO 天线的价格大约25万,而MIMO 天线的价格大约为8000元,二者相差很大。当前技术无法发挥Massive MIMO 天线的功效,造成大量的浪费。
发明内容
由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Massive MIMO天线的布置方法。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利用Massive MIMO天线提升通信覆盖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采集当前通信网络中服务小区的通信参数;
基于通信参数,获取服务小区中的主服务小区的主区MR采样点;
从主区MR采样点中筛选出主服务小区的邻区为室分系统的邻区MR采样点;
计算邻区MR采样点占主区MR采样点的第一比值;
比较第一比值与第一阈值的大小;
当第一比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时,将主服务小区的场景识别为适用场景;
为适用场景,配置Massive MIMO天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今戈,未经郭今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035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