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凝聚石油的微生物胞外多糖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601918.6 | 申请日: | 2018-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52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 发明(设计)人: | 刘秋;袁烽皓;于基成;陈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民族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8B37/00 | 分类号: | C08B37/00;C02F3/34;C02F103/36 |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高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5 | 代理人: | 祝诗洋 |
| 地址: | 1166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凝聚 石油 微生物 多糖 | ||
本发明属于石油污染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凝聚石油的微生物胞外多糖。该胞外多糖,重均分子量为26469g/mol,由L‑阿拉伯糖和D‑甘露糖两种单糖按照摩尔比为1.19:5.33组成。本发明的胞外多糖具有石油凝聚的功能,该多糖可将石油凝聚成球状,凝聚降解效率高,应用前景好,为进一步探究石油凝聚降解产品奠定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污染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凝聚石油的微生物胞外多糖。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污染问题的加剧,对于石油降解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水体发生石油污染,包括石油泄漏、油港码头船舶及进入海洋或其他水体中的陆地石油等,因石油密度较小,可漂浮水体表面,随水体流动而快速扩展,造成污染面积的迅速扩大。目前文献报道较多的微生物治理环境石油污染主要集中在利用微生物降解石油,针对海洋漂浮油膜的污染快速扩散问题,利用微生物代谢物对污染油膜进行生物凝聚回收处理则没有报道,本发明不仅解决石油污染问题,还将为污染石油回收再利用提供一种新方法。
发明内容
为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凝聚石油的微生物胞外多糖。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能凝聚石油的胞外多糖,重均分子量为26469g/mol,由L-阿拉伯糖和D-甘露糖两种单糖按照摩尔比为1.19:5.33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D-甘露糖分子量为180.16。
进一步的,所述的L-阿拉伯糖分子量为150.13。
本发明同时请求保护上述微生物胞外多糖对漂浮石油凝聚的应用。其具体方法为:制备含有膨胀玉米芯(粒度过60目筛)50wt%和含量200mg/g胞外多糖的树脂缓释颗粒,该缓释颗粒可漂浮于水面,利用该缓释颗粒凝聚石油。其中,一种方法是:将树脂缓释颗粒装入细条布袋中,用于圈拦漂浮油膜,漂浮石油将沿着细条布袋凝聚成颗粒,可直接将聚集的颗粒划拨分离出来;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将缓释树脂颗粒撒播至油膜中间,油膜会聚集成大小不一的颗粒状,可将凝聚的油膜颗粒及树脂缓释颗粒同时回收。
本发明的胞外多糖具有石油凝聚的功能,该多糖可将石油凝聚成球状,凝聚降解效率高,应用前景好,为进一步探究石油凝聚降解产品奠定基础。
附图说明
图1胞外多糖粗提物经DEAE-52阴离子交换柱层析洗脱图;
图2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组分EPS1、EPS2的纯度检测;
图3 EPS1、EPS2分别经Sephadex G150凝胶层析柱分离后的洗脱图;
图4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组分EPS1-1(6)的纯度检测;
图5组分EPS1-1(6)单糖组成的TLC检测结果,其中1:D-葡萄糖;2:L-鼠李糖;3:D-甘露糖;4:D-半乳糖;5:D-木糖;6:L-阿拉伯糖;7:待测样品,待测样品的Rf值与单组分标样D-葡萄糖,L-阿拉伯糖和D-甘露糖相近;
图6糖标准品的HPLC图;其中a:D-葡萄糖;b:L-阿拉伯糖;c:D-甘露糖;
图7组分EPS1-1(6)的HPLC图;其中b:L-阿拉伯糖;c:D-甘露糖分别与糖标准品L-阿拉伯糖和D-甘露糖的保留时间一致,组分EPS1-1(6)的单糖组成为L-阿拉伯糖和D-甘露糖,二者摩尔比为1.19:5.33。
图8 EPS1、EPS2对石油的凝聚情况,其中A为去离子水对照,石油漂浮水面形成油膜;B为EPS1,具有石油凝聚功能,C为EPS2,不具有石油凝聚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民族大学,未经大连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019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