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稻田沟渠氮磷面源污染的生态强化拦截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601662.9 | 申请日: | 2018-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6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 发明(设计)人: | 娄翼来;张庆忠;杜章留;宋吉青;王俊;韩硕;袁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C02F101/16;C02F101/38;C02F101/1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李振瑞 |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沟渠 稻田 蜂窝状 水泥槽 面源污染 氮磷 水生植物 功能微生物 基质材料 拦截系统 生态强化 混合物 径流 顶端设置 根部延伸 内部填充 出水口 进水口 沟壁 开口 拦截 栽培 流动 | ||
1.一种稻田沟渠氮磷面源污染的生态强化拦截系统,包括稻田沟渠、退水径流(3)以及蜂窝状水泥槽(4),其特征在于,所述稻田沟渠包括沟壁(1)以及沟底(2),所述稻田沟渠内流动有退水径流(3),且稻田沟渠内设置有多个结构相同的蜂窝状水泥槽(4),且每个所述蜂窝状水泥槽(4)均位于沟底(2)内壁上,所述蜂窝状水泥槽(4)的内部填充有基质材料(5)和功能微生物(6)的混合物,且蜂窝状水泥槽(4)的顶端设置有开口,所述蜂窝状水泥槽(4)内栽培有水生植物(7),且水生植物(7)的根部延伸至基质材料(5)与功能微生物(6)混合物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沟渠氮磷面源污染的生态强化拦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状水泥槽(4)呈中空长方体状,且槽体四周均呈蜂窝状窝孔结构设置,所述蜂窝状水泥槽(4)的宽度为沟底(2)宽度的1/3~2/3,长度为宽度的1~1.5倍,高度高于稻田退水期沟渠最高水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沟渠氮磷面源污染的生态强化拦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材料(5)是以收获后的水稻秸秆、沟渠内收割植物残体为原料,制备而成的粒径<1mm的生物炭,然后再将沟渠清淤的底泥物质自然晾干后与所述生物炭按照20~30:1质量比充分混匀后制备得到的,所述基质材料(5)的填充体积占所述蜂窝状水泥槽(4)内体积的2/3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沟渠氮磷面源污染的生态强化拦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微生物(6)为微生物菌剂,包括栖木槿假单胞菌菌种、蜡样芽孢杆菌菌种,所述功能微生物(6)菌剂与所述基质材料(5)按照1:20~30的质量比混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沟渠氮磷面源污染的生态强化拦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7)为挺水、沉水类水生植物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0166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高磷培养改性微藻去除水中铅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微藻处理酱油废水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