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组和背光模组的扫描驱动方法、显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600067.3 | 申请日: | 2018-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94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 发明(设计)人: | 邹宗骏;孙莹;许育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G3/34 | 分类号: | G09G3/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晟睿智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03 | 代理人: | 于淼 |
| 地址: | 36110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扫描 驱动 方法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和背光模组的扫描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背光模组为直下式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扫描驱动电路、多个发光区,发光区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光源;扫描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模块、控制模块;发光区至少包括第一发光区、第二发光区,第一发光区的灰阶大于第二发光区的灰阶;在一帧时间内,第一发光区的扫描时间大于第二发光区的扫描时间。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面板和上述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扫描驱动方法包括在一帧时间内,扫描驱动电路的驱动模块向控制模块输出时序电压信号。本发明不仅可以避免扫描时间浪费,还可以提升背光模组在有点亮任务区域的亮度,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背光模组的扫描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主要分为液晶显示面板和有机自发光显示面板两种主流的技术。其中,液晶显示面板通过向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提供合适的电压,形成能够控制液晶分子偏转的电场,进而控制光线的透过实现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能;有机自发光显示面板采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当有电流通过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时,发光材料就会发光,进而实现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能。现有的液晶显示屏不能自发光,是被动发光元件,主要使用其下方的背光模组提供光源,背光源和液晶显示屏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液晶显示模块,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关键零组件之一,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现有技术中通常分为侧光式背光模组和直下式背光模组两种,侧光式背光模组的光源为摆在侧边的单支光源,从导光板侧边入射,拥有轻量、薄型、窄框化、低耗电的特色。直下式背光模组的自发性光源整面放置于背光模组出光面正下方,因安置空间变大,从而增加了模组的厚度、重量、耗电量,其优点为良好的出光视角、光利用效率高、结构简易化等。
现有技术中,对于直下式背光模组而言,由于背光模组一般是按照固定的驱动时序扫描,因此无论是否需要点亮对应区域的光源,这部分区域仍然会占用扫描时间,这部分时间是完全浪费的。
因此,提供一种可以根据背光模组不同区域是否具有点亮任务的不同情况,充分利用无点亮任务区域的扫描时间,来增加有点亮任务区域的扫描时间,避免扫描时间浪费的同时,还可以提升背光模组在有点亮任务区域的亮度,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的背光模组和背光模组的扫描驱动方法、显示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扫描驱动电路;背光模组为直下式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多个发光区,发光区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阵列排布的光源,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扫描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模块、控制模块,驱动模块与控制模块电连接,驱动模块向控制模块输出时序电压信号;控制模块分别与发光区电连接,控制模块根据时序电压信号驱动发光区发光;发光区至少包括第一发光区、第二发光区,第一发光区的灰阶大于第二发光区的灰阶;在一帧时间内,第一发光区的扫描时间大于第二发光区的扫描时间;其中,第一发光区的扫描时间为控制模块向第一发光区输入时序电压信号的完成时间,第二发光区的扫描时间为控制模块向第二发光区输入时序电压信号的完成时间;一帧时间为扫描驱动电路向发光区完成一次输入时序电压信号的时间。
基于同一思想,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面板和上述背光模组。
基于同一思想,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的扫描驱动方法,包括:在一帧时间内,扫描驱动电路的驱动模块向控制模块输出时序电压信号;在第一扫描时间段内,控制模块向第一发光区输入时序电压信号,以驱动第一发光区发光;在第二扫描时间段内,控制模块向第二发光区输入时序电压信号,以驱动第二发光区发光;其中,第一发光区的灰阶大于第二发光区的灰阶,第一扫描时间段大于第二扫描时间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和背光模组的扫描驱动方法、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000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