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凝点柴油润滑性改进剂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99673.8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6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仙鸣;张晨晖;张壮;刘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C10L1/10 | 分类号: | C10L1/10;C10L1/188;C10L1/238 |
代理公司: | 西安永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1 | 代理人: | 高雪霞 |
地址: | 71005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润滑性改进剂 柴油 凝点 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 长链不饱和脂肪酸 有效降低柴油 低温稳定性 发动机喷嘴 分散剂组成 季戊四醇酯 低硫柴油 聚异丁烯 清洁柴油 丁二酸 润滑性 相溶性 重金属 混配 积碳 可用 制备 磨损 过滤 无毒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凝点柴油润滑性改进剂,其由低凝点长链不饱和脂肪酸、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聚异丁烯丁二酸季戊四醇酯和分散剂组成,其制备方法是将各组分物加入混配釜中,升温至50℃~70℃,充分搅拌30min,过滤,得到产品。本发明所述柴油润滑性改进剂内无重金属、无毒,加入量少、使用方便,具有很好的低温稳定性,与柴油相溶性好,可以显著改善低硫柴油润滑性,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喷嘴磨损并减少积碳,可用于用于生产国Ⅵ清洁柴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产品的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柴油添加剂,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生产高动力清洁柴油的低硫低凝点柴油润滑性改进剂。
背景技术
随着炼油技术的发展,生产高品质的油品已成为现代炼油工业的发展方向。为降低柴油尾气污染物的排放,我国将在2019年全面推广国Ⅵ柴油。油品标准的提升,主要表现在硫含量的降低。为了达到柴油低硫的要求,提高柴油机排气质量,现今国内外石油炼厂普遍采用加氢脱硫等深加工精制技术,使柴油朝着低硫化方向发展。
柴油组分中硫和多环芳烃被大量脱除的同时,起抗磨作用的润滑组分也会被去除,使柴油润滑性下降,这又将导致柴油发动机燃料喷射泵和气缸的过度磨损,从而造成发动机严重磨损。
在低硫柴油中加入柴油润滑性改进剂,以提高柴油的润滑性,这是目前国外广泛采用且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可在不影响柴油其它性能的条件下,提高柴油的润滑性能。目前柴油润滑性改进剂主要有酸型和酯型两种,酸型润滑改进剂因为成本较低,使用更为广泛。
酸型润滑改进剂含有很强极性的羧基和长的线性碳链。羧基与金属形成金属盐附着在金属表面形成高电阻的保护膜,线性碳链的分子形状有利于形成致密的吸附膜,有效地减少金属之间的摩擦和磨损。但是,酸型柴油润滑改进剂尚还存在有自身的缺点,即羧酸类添加剂易与柴油中高碱值的分散剂等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相应的羧酸型的金属盐很容易发生沉积,会造成燃油喷嘴积碳,影响燃烧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低凝点柴油润滑改进剂,利用其可有效改变现有酸型柴油润滑改进剂所造成的柴油稳定性差、发动机燃油喷嘴积碳等消极因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低凝点柴油润滑改进剂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
本发明低凝点柴油润滑性改进剂优选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
上述的凝点﹤-12℃的长链不饱和脂肪酸是以C16~C18为主的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其优选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
上述的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为T151、T152中的一种或两种。
上述的分散剂优选司班-80、司班-8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任意一种。
本发明柴油润滑性改进剂的制备方法为:将上述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加入混配釜中,升温至50℃~70℃,充分搅拌30min,过滤,即得产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的主剂低凝点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含有极性很强的羧基及长的碳链,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吸附膜,能够有效减少摩擦和磨损;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和聚异丁烯丁二酸季戊四醇酯可以有效分散喷嘴积碳和柴油胶质沉积;分散剂可以使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和聚异丁烯丁二酸季戊四醇酯在柴油中更快的分散溶解。
2、本发明低凝点柴油润滑性改进剂无重金属、无毒,其凝点﹤-12℃,浊点﹤-8℃,具有很好的低温稳定性,与柴油相溶性好,可以显著改善低硫柴油润滑性,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喷嘴磨损并减少积碳。同时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和聚异丁烯丁二酸季戊四醇酯可以有效分散柴油胶质沉积,提高柴油氧化安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未经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96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