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物智能监测及自动报警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599520.3 | 申请日: | 2018-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24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 发明(设计)人: | 王林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裕光 |
| 主分类号: | G01C1/00 | 分类号: | G01C1/00;G01B21/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泓呈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50 | 代理人: | 张婵婵 |
| 地址: | 325099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物 智能 监测 自动 报警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物智能监测及自动报警系统,包括建筑物主体、测角器和自动报警系统,所述测角器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动轮、滑轮连接杆、滑轮、伸缩螺杆、螺杆螺母、转动轴和滑槽,所述伸缩螺杆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测角器的内部,所述转动轮安装在测角器的一端;通过设计在测角器内部的调节机构,在安装测角器时可以通过旋转转动轮带动伸缩螺杆转动,使螺杆螺母在伸缩螺杆上移动带动滑轮连接杆从垂直转为平行,把滑轮插入到卡槽内,对测角器进行安装固定,在拆卸时反向旋转转动轮收起滑轮,即可把测角器抽出,在对测角器进行安装和拆卸时更加方便快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物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物智能监测及自动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建筑物是人造的、相对于地面固定的、有一定存在时间的、且是人们要么为了其形象、要么为了其空间使用的物体。监测测角器通常安装在穿过不稳定土层至下部稳定地层的垂直钻孔内。使用数字垂直活动测角器探头,控制电缆,滑轮装置和读数仪来观测测斜管的变形。第一次观测可以建立起测斜管位移的初始断面。其后的观测会显示当地面发生运动时断面位移的变化。
现有的一种建筑物智能监测系统在使用时不好安装和拆卸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建筑物智能监测及自动报警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物智能监测及自动报警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一种建筑物智能监测系统在使用时不好安装和拆卸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物智能监测,包括建筑物主体、测角器和自动报警系统,所述测角器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内壳安装在外壳的内部,所述外壳和内壳之间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连接斜杆和缓冲机构,所述连接斜杆的两端分别与外壳和内壳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弹簧上壳、弹簧下壳和缓冲弹簧,所述弹簧上壳的一端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下壳的一端与内壳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上壳和弹簧下壳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弹簧上壳内,所述缓冲弹簧的下端安装在弹簧下壳内。所述测角器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动轮、滑轮连接杆、滑轮、伸缩螺杆、螺杆螺母、转动轴和滑槽,所述伸缩螺杆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测角器的内部,所述转动轮安装在测角器的一端,且转动轮的一端贯穿测角器与伸缩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螺杆螺母套设在伸缩螺杆上,所述滑轮连接杆的一端贯穿测角器与螺杆螺母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滑轮安装在滑轮连接杆的另一端,所述滑槽开设在滑轮连接杆的一端,所述转动轴安装在滑槽的内部,且转动轴与测角器固定连接,所述建筑物主体的内侧对应滑轮的位置开设有卡槽,所述测角器的一端设置有数字垂直活动测角器探头,所述读数仪的下端设置有连接线缆,所述连接线缆的两端分别与读数仪和测角器连接,所述读数仪的一端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一侧设置有蜂鸣器,所述读数仪的另一端设置有报警灯,所述读数仪的内部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无线发射模块、显示模块、设置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显示屏连接,所述设置模块与控制面板连接,所述报警模块与蜂鸣器和报警灯连接。
优选的,所述测角器的表面对应滑轮连接杆和滑轮的位置设置有放置槽。
优选的,所述测角器上远离转动轮的一端设置有橡胶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计在测角器内部的调节机构,在安装测角器时可以通过旋转转动轮带动伸缩螺杆转动,使螺杆螺母在伸缩螺杆上移动带动滑轮连接杆从垂直转为平行,把滑轮插入到卡槽内,对测角器进行安装固定,在拆卸时反向旋转转动轮收起滑轮,即可把测角器抽出,在对测角器进行安装和拆卸时更加方便快捷。
(2)通过设计的测角器,在使用时通过测角器的外壳与内壳之间的连接斜杆和缓冲机构,在测角器受到外力撞击时可以更好的进行防护,防止测角器内部的元件发生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裕光,未经林裕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95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