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超亲水结构的铝基超薄热管及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599076.5 | 申请日: | 2018-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31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 发明(设计)人: | 娄德元;杨少坤;刘庆;梅胜;陶青;刘顿;廖加劲;成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 |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黄君军 |
| 地址: | 430068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凹槽面 毛细结构 超亲水 铝基 形貌 铝基板 热管 茸毛 制备 激光加工装置 激光面扫描 表面形成 工作介质 铝板表面 密封处理 腔体内部 热管制备 散热效率 面扫描 轻薄 改性 焊接 清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超亲水结构的铝基超薄热管及制备方法,所述具有超亲水结构的铝基超薄热管制备方法步骤包括:将铝基板铣出凹槽面并清洗干净;通过纳秒激光加工装置对所述凹槽面进行面扫描,于表面形成具有茸毛形貌的连续毛细结构;将两块尺寸相同的具有所述连续毛细结构的所述铝基板以所述凹槽面相对的方式焊接在一起;向两个所述凹槽面形成的腔体内部注入工作介质后进行密封处理。本发明通过激光面扫描使铝板表面改性,形成了具有茸毛形貌的连续毛细结构,从而较大程度提高了散热效率,且工艺简单,更加轻薄,成本较低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传导体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超亲水结构的铝基超薄热管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笔记本电脑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散热问题一直是困扰笔记本电脑性能提升的一个技术瓶颈,这对笔记本电脑的散热系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且笔记本电脑不断向着高性能、微型化、集成化发展,散热问题日益凸显。
目前便携式产品的散热系统以热管散热为主,主要是利用液体的相变达到散热的目的,传统热管包括密封真空管、吸液芯、工作介质,其关键技术在于提高吸液芯的毛细作用力,而传统吸液芯主要有丝网芯、粉末烧结芯、纤维芯、沟槽芯、复合芯等,这些吸液芯均存在一些问题,难以满足热管超薄化的发展要求。同时,现有技术中超薄热管通常采用镀膜法和电化学法,工艺较为复杂、造价较为昂贵。故亟待提出一种新的关于超薄热管的技术方案,用于解决传统热管技术中存在的诸多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超亲水结构的铝基超薄热管及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热管散热能力差、微型化程度低、工艺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第一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超亲水结构的铝基超薄热管制备方法步骤包括:将铝基板铣出凹槽面并清洗干净;通过纳秒激光加工装置对凹槽面进行面扫描,于表面形成具有茸毛形貌的连续毛细结构;将两块尺寸相同的具有连续毛细结构的铝基板以凹槽面相对的方式焊接在一起;向两个凹槽面形成的腔体内部注入工作介质后进行密封处理。
其中,面扫描的工艺参数包括:激光脉宽为1fs~1000ns,功率为0~500W,重复频率为10KHz~50MHz,扫描速度为200~6000mm/s。
其中,铝基板的厚度为0.5mm,凹槽面深度为0.2mm。
其中,采用聚焦激光束对凹槽面进行面扫描,于表面形成具有茸毛形貌的连续毛细结构。
其中,连续毛细结构为超亲水的毛细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第二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超亲水结构的铝基超薄热管,具有超亲水结构的铝基超薄热管是由上述具有超亲水结构的铝基超薄热管制备方法制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超亲水结构的铝基超薄热管及制备方法,采用激光面扫描使铝板表面改性,形成了具有茸毛形貌的连续毛细结构,从而显著提高了散热效率,且工艺简单,更加轻薄,成本较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有超亲水结构的铝基超薄热管制备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有超亲水结构的铝基超薄热管制备方法一实施方式的装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具有超亲水结构的铝基超薄热管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工业大学,未经湖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90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