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井下巷道及隧道检测的在线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98143.1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76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马立强;彭伟;陈嘉伟;耿义;谭苏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7/18 | 分类号: | E21F17/1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2111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井下 巷道 隧道 检测 在线 系统 | ||
一种用于井下巷道及隧道检测的在线检测系统,由采集岩石压缩渗透试验系统和井下巷道及隧道突水预警平台突水移动监测系统组成,其中的采集岩石压缩渗透试验系统包括垂向加载机构、横向加载机构、渗流注水机构、声发射探头、声发射接收仪器、红外探测仪和电脑;所述的井下巷道及隧道突水预警平台突水移动监测系统包括移动小车、移动红外探测仪、无线声发射、物联网无线传输系统和巷道预警平台。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井下巷道及隧道突水探测,及时进行预警并进行后续处理措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井下巷道及隧道检测的在线检测系统,适用于预警突水监测系统的领域。
背景技术
煤矿开采过程中,巷道或工作面经常受到突水的威胁,如果无法进行安全准确的煤矿或隧道突水预测,在发生水害的时候通常会造成大量的财产和生命损失。另一方面,国家经济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对煤矿安全开采提出更高要求。
近些年来也出现了相关技术,如专利号为200910119379.7的中国发明,公开了一种矿井突水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其由原位测量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及警情发布子系统组成;原位测量子系统包括水温、水压、应力、应变和位移传感器,通过通讯系统连接至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数据传输子系统和数据及警情发布子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连接。专利号为2012102066492.0的中国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FLAC的流体-固体相互作用分析技术原理及地下动力学理论等,建立地下工程作业区特定围岩孔隙水渗流数值模型;并基于VKT商业软件,建立地下工程突水突泥远程数字三维可视化安全预警平台;采集孔隙水压数据,将实时监测数据传输并加载到远程计算机特定围岩孔隙水渗流数值模型:围岩孔隙水渗流数值模型将得到的实际数据进行分析,由地下工程施工突水突泥后,对围岩孔隙水压力进行分级预警。此类发明存在问题在于,现场采集数据限于采集条件和传感器安装不便等因素,不易获得完善数据,且测量的效果及精度远不如实验室测试准确。这样获得突水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可能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井下巷道及隧道检测的在线检测系统,该系统能够把实验室检测结果和现场测试结合起来,并通过现场试验或测试来进行标定,能发挥实验室检测和现场测试两方面的优势,提高突水检测系统的准确性。此系统还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井下巷道及隧道突水探测,及时进行预警并进行后续处理措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采集岩石压缩渗透试验系统和井下巷道及隧道突水预警平台突水移动监测系统组成,所述的采集岩石压缩渗透试验系统包括垂向加载机构、横向加载机构、渗流注水机构、声发射探头、声发射接收仪器、红外探测仪和电脑;岩样放置在测试区域,垂向加载机构和横向加载机构分别固定在测试区域的纵向和横向的一侧或两侧;渗流注水机构固定在测试区域垂直上方;声发射探头安装在测试区域侧部,并依次与声发射接收仪器、红外探测仪和电脑相连;所述的井下巷道及隧道突水预警平台突水移动监测系统包括移动小车、移动红外探测仪、无线声发射、物联网无线传输系统和巷道预警平台,移动小车布置在井下巷道及隧道中,其上安装有移动红外探测仪和无线声发射,移动红外探测仪与采集岩石压缩渗透试验系统的红外探测仪相配合,进行数据的交换和监测,无线声发射通过物联网无线传输系统与巷道预警平台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一种用于井下巷道及隧道检测的在线检测系统,由采集岩石压缩渗透试验系统和井下巷道及隧道突水预警平台突水移动监测系统组成。采集岩石压缩渗透试验系统可以提供实对采集岩样的精确全面检测,获得其实验室参数,并通过软件进行分析从而获得全应力状态的数据,进一步提出突水的危险判据。井下巷道及隧道突水预警平台突水移动监测系统可以通过移动小车实时获得相关参数,从而判别巷道的危险程度等级。并对判别数据进行修正标定,形成专家系统,以对于下次巷道突水危险性判别获得准确结果。此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井下巷道及隧道突水探测,及时进行预警并进行后续处理措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师范大学,未经江苏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81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