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微织构表面的自修复、自润滑涂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97815.7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934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解国新;彭世广;张琳;郭丹;雒建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D163/00 | 分类号: | C09D163/00;C09D7/63;C09D7/65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张文宝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微织构 表面 修复 润滑 涂层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微织构表面的自修复、自润滑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在金属基体表面采用激光制备阵列微织构,微织构阵列尺寸为直径50~400μm、深度5~60μm、间距为20~200μm;
b、将尿素、间苯二酚与氯化铵,加入溶液混合;所述溶液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聚乙烯醇的去离子水溶液;然后加入甲醛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反应4h,过滤干燥,得到脲醛树脂包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自修复微胶囊;
c、将聚α-烯烃合成油、聚苯乙烯与二氯甲烷混合,然后加入阿拉伯树胶、聚乙烯醇和去离子水的溶液,搅拌,反应,干燥,得到聚苯乙烯包聚α-烯烃合成油的自润滑微胶囊;
d、将步骤b和c得到的微胶囊分散到无水乙醇中,混合后旋涂或喷涂至微织构中存储,干燥;所述自修复微胶囊和自润滑微胶囊质量比=1~2:3,微胶囊和无水乙醇质量比=1~3:25;
e、将步骤b和c所得微胶囊与环氧树脂混合,得到复合涂料,所述微胶囊与环氧树脂质量配比=1~4:20;所述自修复微胶囊和自润滑微胶囊质量比=1~2:3,所述混合采用电磁搅拌形式,搅拌温度30~60℃,搅拌速度100~400rpm;
f、制备微织构表面的自修复、自润滑涂层:将步骤e制备的复合涂料涂覆在内含微胶囊的微织构表面,干燥固化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基体初始表面粗糙度Ra为0.05~0.5μm;所述激光的参数:功率6~18W;激光线间距0.05~0.3μm;激光扫描次数5~20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尿素、间苯二酚与氯化铵的配比为10~15:1:2~4;所述溶液的配比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乙烯醇:去离子水=2~4:1:250~300;所述甲醛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配比为=2~4:1;所述自修复微胶囊粒径为400~6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溶液用冰醋酸和氢氧化钠调节pH至3~4,所述反应的温度为40~7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聚α-烯烃合成油、聚苯乙烯与二氯甲烷的配比=1~3:2:10~15,所述阿拉伯树胶、聚乙烯醇和去离子水的配比=0.1~0.5:1:100~120;所述搅拌的速度200~500rpm,所述反应的温度60~80℃,反应时间6~8h;所述自润滑微胶囊粒径尺寸为1~5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f中所述干燥温度40~80℃,所述固化时间30min;然后室温干燥24h。
7.权利要求1-6任一方法制备的微织构表面的自修复、自润滑涂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781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玻璃钢电缆桥架的表面强化处理液
- 下一篇:一种不易褪色的艺术漆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