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氮硫共掺杂石墨烯负载硒化钴包覆的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96922.8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82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许开华;周晓燕;徐世国;张玉军;廖宁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格林美(无锡)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05;H01M4/525;H01M4/58;H01M4/583;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曾晓芒 |
地址: | 21414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硒化 石墨烯材料 正极材料 石墨烯 共掺杂 钴包覆 氮硫 制备 导电性 充放电过程 锂离子导体 锂离子电池 安全性能 倍率性能 材料结构 负极材料 技术技术 孔道结构 体积效应 循环性能 有效缓解 制备过程 电解液 锂电池 锂离子 包覆 体相 协同 传输 | ||
本发明适用于锂电池技术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氮硫共掺杂石墨烯负载硒化钴包覆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制备过程中将硒化钴负载到石墨烯材料上,石墨烯材料上含N和S元素基团的存在能加强与Li之间的相互作用,起到很好的包覆保护效果,抑制正极材料与电解液之间的相互作用,石墨烯材料本身的孔道结构能有效缓解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体积效应,提高材料结构的稳定性;同时,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再加上硒化钴本身也是一种负极材料,是一种锂离子导体,二者协同提高体相锂离子的传输速率,最后使得锂离子电池既具备优异的倍率性能、循环性能,又具备良好的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氮硫共掺杂石墨烯负载硒化钴包覆的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镍钴锰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由于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以及相对较简单的制备工艺被广泛应用于IT产品以及新能源汽车领域。但单纯的镍钴锰酸锂(LNCM)由于结构稳定性欠佳,在充放电过程中很容易由于Li离子的脱嵌以及Ni、Co、Mn离子价态的变化造成材料结构的塌陷,对材料的循环寿命及安全性造成极大的危害。表面包覆是提高三元材料电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有效的表面包覆能够减少电池材料与电解液的副反应,阻止电解液对电极材料表面的腐蚀。传统的包覆材料有TiO2等金属氧化物、AlF3等氟化物、磷酸盐等,然而这些包覆材料与电池材料较弱的作用力容易从电池材料表面脱落,且大部分的材料导电性差,具有抑制锂离子的传递,限制对锂离子电池倍率性能的提高,这对高性能锂电材料的开发是不利的。为此需要在提高锂离子电池循环倍率性能的同时保证材料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氮硫共掺杂石墨烯负载硒化钴包覆的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目前的正极材料制得的锂离子电池不能同时具备良好的倍率性能和结构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一方面,一种氮硫共掺杂石墨烯负载硒化钴包覆的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将氧化石墨加入含氮、硫元素化合物的水溶液中,超声分散,得到混合均匀的水溶液;
步骤S2、将所述水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反应,得到氮硫共掺杂石墨稀水凝胶,然后冷冻干燥,得到氮硫共掺杂石墨烯;
步骤S3、将得到的氮硫共掺杂石墨烯分散于含有钴的化合物、硒的化合物的二亚乙基三胺溶液中,得到掺杂型石墨烯水溶液,然后超声分散,再转移至高压反应釜中反应,冷却后抽滤并经水洗除去杂质,接着冷冻干燥,得到氮硫共掺杂石墨烯负载硒化钴材料;
步骤S4、将得到的氮硫共掺杂石墨烯负载硒化钴材料与镍钴锰三元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混合均匀后于保护气气氛下煅烧,最后冷却,得到氮硫共掺杂石墨烯负载硒化钴包覆的正极材料。
具体的,步骤S1中,所述含氮、硫元素化合物的浓度为0.025mol/L,所述含氮、硫元素化合物为L-半胱氨酸、硫脲、巯基乙胺、谷胱甘肽或甲硫氨酸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具体的,步骤S1中,超声分散时间为20-60min,所述混合均匀的水溶液中氧化石墨的浓度为5g/L。
具体的,步骤S2中,反应温度为60-90℃,反应时间为30-90min。
具体的,步骤S3中,所述钴的化合物为Co(OAc)2·H2O、硒的化合物为Na2SeO3,所述Co(OAc)2·H2O和Na2SeO3在所述二亚乙基三胺溶液中的浓度均为50mmol/L。
具体的,步骤S3中,掺杂型石墨烯水溶液中的氮硫共掺杂石墨烯的浓度为5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林美(无锡)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格林美(无锡)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69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