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REVIT设计审核一体化样板的并行审核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596571.0 | 申请日: | 2018-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80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9 |
| 发明(设计)人: | 邱红;张逸;尤嘉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钢集团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 |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王亚军 |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revit 设计 审核 一体化 样板 并行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REVIT设计审核一体化样板的并行审核方法,通过调用REVIT的项目参数命令增加视图参数,增加视图子项与审核版本的设置,制作基于REVIT设计审核一体化样板,同时制定设计人员与审核人员使用样板的方法,创新实现BIM设计过程中的并行审核。审核人员通过标准化的REVIT审核子项中的云线批注留下审核意见,让设计人员在同一设计文件中即可及时修改BIM设计内容,避免了设计内容与审核意见“两层皮”现象,大幅提高了三维设计中审核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BIM技术应用,涉及一种基于REVIT设计审核一体化样板的并行审核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阶段BIM技术应用过程中,使用REVIT软件进行设计,针对设计内容的审核有如下特点:
(1)审核内容的增加:传统二维设计只有CAD图纸审核,而BIM技术应用过程中有模型、施工图纸、明细表、与其他专业协同等各项内容的审核。
(2)审核频率增加:通常BIM设计项目流程里,审核的节点数量要多于传统设计。模型绘制错误需要在一开始就发现,发现越晚,返工的工作量越大。
(3)审核与设计沟通难度提高:传统二维设计的审核结果通常是用书面方式记录,设计人员通常需要先阅读书面审核意见,再回到图纸中的相应地方修改。而三维模型的审核意见较难用书面描述,即使描述也较难被设计人员理解,造成了审核人员和设计人员之间沟通难度增加。
传统的BIM审核方法依然在沿用二维时代审核的思路,因此产生了审核对象与审核结果分离的缺陷,具体表现为:
(1)审核过程记录仅在审核完成后提供书面意见,不能将审核意见实时反馈在设计文件上,形成设计内容与审核意见“两层皮”现象,不能保证一致性。
(2)在多次审核的情况下,会出现一份设计文件附加多份审核文件的情况。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REVIT设计审核一体化样板的并行审核方法,避免了设计内容与审核意见“两层皮”现象,大幅提高了三维设计中审核的效率。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REVIT设计审核一体化样板的并行审核方法,包括建立REVIT设计审核一体化样板以及使用REVIT设计审核一体化样板进行图纸设计与审核;
建立基于REVIT设计审核一体化样板:1.1、调用REVIT的项目参数命令,增加2个视图参数,分别为“视图分类-父”和“视图分类-子”,其中,“视图分类-父”用于视图子项的区分,视图分类-子”用于视图子规程的区分;1.2、调用REVIT的项目浏览器设置功能,进行项目浏览器成组和排序设置,将“视图分类-父”与“族与类型”两项设置为前两项排序规则;1.3、对“视图分类-父”进行参数定义,生成“建模”、“出图”、“提资”、“立面”、“三维”、“审核”6个视图子项;1.4、调用REVIT的“修订”功能,预设置默认审核版次;
使用REVIT设计审核一体化样板进行图纸设计与审核:2.1、调用REVIT设计审核一体化样板,将图纸存储在“建模”、“出图”、“提资”、“立面”、“三维”中的一个或多个子项中;2.2、复制在“建模”、“出图”、“提资”、“立面”、“三维”中的一个或多个子项中相应图纸的设计视图至“审核”子项中,形成审核视图;2.3、对审核视图进行审核,存储审核意见并记录审核版次;2.4、回到步骤2.1,根据审核意见,修订相应图纸;2.5、重复步骤2.1至2.3,直至步骤2.3中的审核意见为审核通过。
REVIT是通用的BIM设计软件。本发明通过对REVIT软件的一系列设置,发明了设计审核一体化样板文件,通过在REVIT模型文件中分别建立建模、出图、提资、审核等子项,实现在不影响三维设计的情况下,在同一文件中留下审核意见,使所有审核记录与设计文件一体化,解决审核文件与设计文件分离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钢集团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马钢集团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65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