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心静脉穿刺智能训练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95934.9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98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于福东;张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敏行医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23/28 | 分类号: | G09B23/28;G09B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心 静脉 穿刺 智能 训练 方法 系统 | ||
一种中心静脉穿刺智能训练方法及系统包括:选择病例、模拟物品准备、模拟操作前准备、模拟消毒、模拟局部麻醉、模拟穿刺置管、模拟固定、模拟术后处理,进行模拟穿刺置管时,检测模拟穿刺的穿刺位置,检测仿真穿刺针穿刺角度,检测模拟穿刺的穿刺深度,判断穿刺过程是否正确,检测导丝或仿真导丝置入深度,检测置入导丝或仿真导丝速度,检测导管或仿真导管置入深度,并根据检测结果判断置导丝导管过程是否正确,并记录反馈;上述中心静脉穿刺智能训练方法及系统检测穿刺置管过程,通过提示、及时反馈引导操作者进行模拟中心静脉穿刺操作,对操作及时给与判断、评判,及时反馈给操作者,引导操作者进行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教学训练系统,特别涉及一种中心静脉穿刺智能训练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中心静脉穿刺是一种以特制的穿刺管经皮肤穿刺置留于深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腔内,经此输入高渗性液、高营养液(全肠肠外营养),同时可测量中心静脉压的方法。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由于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等优点,在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快速输液、监测、营养支持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已广泛用于临床,尤其是在危重病人的抢救方面应用较多,它不仅保证了病人的及时用药,还可以通过监测CVP(Central venous pressure中心静脉压测定)可了解病人循环血容量和心脏功能,为治疗和护理带来极大方便,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但如果操作不慎、护理不当,也可酿成严重的后果。
如中心静脉穿刺中若导管插入过深,其顶端会进入右房或右室,对心肌造成机械性刺激而诱发心律失常;导管顶端在血管腔内的位置及穿刺部位是影响血管损伤的重要因素,左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内的导管容易引起血管破裂。若导管插入过浅则未达到预定的位置,无法进行后续操作,甚至操作失误,带来严重后果。若导丝插入过浅则无法引导导管进行置入,导致导管无法置入到血管,或导致导管置入位置偏移,导管的顶端穿入到血管壁,甚至刺破血管壁。同样导丝插入过深会进入右房或右室,对心肌造成机械性刺激而诱发心律失常。
一般医生需要经过不断的实践和训练,在学习训练过程中得到经验,以提高医生的行医水平。传统对新医生的训练和培训,除了使用尸体和动物外,没有更好的训练模拟手段。运用动物进行培训,存在很多缺点,动物的解剖结构与人体的解剖结构不同,特别是穿刺置管操作,需要置导丝置导管的深度完全不同,无法进行操作。人尸体在穿刺置管操作时,无法进行回抽见血指示,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时无法进行使用。
虚拟手术培训系统采用计算机在现代医学中应用,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图形图像学、传感器技术、生物力学、现代医学、计算机视觉、机器人学等多种学科的交叉领域。
现在进行中心静脉穿刺训练主要是用人体模型进行穿刺置管操作,穿刺置管过程中有很多规范或细节不能够体现,如操作步骤反馈,医患交互,穿刺角度监测,穿刺深度,器械选择等。且在人体模型中设置模拟血管、模拟器官,且在进行局部麻醉时,需要进行逐层麻醉,这需要人体模型中设置人体结构组织,且需要人体组织模拟比较真实,才能真实的模拟真正进行模拟麻醉穿刺的过程;进行穿刺置管等操作时,要求血管、器官的位置设置、结构仿真程度很高,这样导致成本非常高昂。且医生患者之间无交互,操作步骤无办法监控、记录,操作结果无法统计、反馈,操作过程无法感知等。传统模型教学,不会根据学生不同操作给予学生对应反馈;技能教学,必须在课堂上由老师教授,日常训练难以开展;传统方式的训练仅有技能的练习,缺乏临床思维的培养。
且如何对穿刺置管训练中的穿刺置管操作进行检测、对导丝、导管准确定位,特别如何进行实时采集定位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引导操作者进行中心静脉穿刺模拟操作以提高操作者中心静脉穿刺操作能力的中心静脉穿刺智能训练方法。
同时,提供一种引导操作者进行中心静脉穿刺模拟操作以提高操作者中心静脉穿刺操作能力的中心静脉穿刺智能训练系统。
一种中心静脉穿刺智能训练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敏行医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敏行医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59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喷油嘴清洗机
- 下一篇:一种测定孔雀石绿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试剂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