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绵城市雨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95742.8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06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余永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10;E03F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0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绵 城市 雨水 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海绵城市雨水处理系统,属于海绵城市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渗透层、蓄水层、净水层以及集水层,所述集水层连接有供水装置,集水层内设置有一级清水腔和二级清水腔,一级清水腔和二级清水腔之间设置有深化过滤组件,供水装置包括与一级清水腔连接的第一供水组件以及与二级清水腔连接的第二供水组件,达到提高雨水利用率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绵城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建设海绵城市,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7959424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处理系统,包括河道、植被层、导水件、排水口、滤水层、储水层、雨水管道和蓄水层,植被层设置在滤水层顶部,并在植被层上设置一定数量的排水口,储水层设置在最底端,导水件设置在植被层和滤水层之间,导水件包括集水部和导流管,排水口在储水层上端,储水层和排水口中间不设置滤水层,植被层有由高到低的地势差,雨水管道在植被层旁边,靠近河道,雨水管道下面是蓄水池,并在蓄水槽一定高度处设置导流管,导流管出口设置在河道。降雨量在过量时不会造成路面的积水,能够实现雨水在城市市区的积存、渗透和净化。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海绵城市收集的雨水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利用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处理系统,达到提高雨水利用率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处理系统,包括渗透层、蓄水层、净水层以及集水层,所述集水层连接有供水装置,集水层内设置有一级清水腔和二级清水腔,一级清水腔和二级清水腔之间设置有深化过滤组件,供水装置包括与一级清水腔连接的第一供水组件以及与二级清水腔连接的第二供水组件;深化过滤组件包括引流隔板和过滤板,过滤板竖直的设置且过滤板的底部与集水层底部固定连接,过滤板顶部与集水层顶部之间留有供水通过的过水间隙,引流隔板位于二级清水腔且将整个二级清水腔的顶部遮挡,引流隔板一端与二级清水腔的顶部边缘抵接,另一端倾斜向下直至与过滤板顶部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渗透层使得地表的水能够下渗,渗透至蓄水层,蓄水层把雨水留下来,存有大量的脏水,净水层对雨水进行净化,被净水层净化后的水到达集水层,集水层对雨水进行最终的收集工作。在集水层内设置深化过滤组件,将已经被净水层净化过的雨水再次被深化过滤组件过滤,达到深化过滤的效果,被深化过滤过的水达到二级清水腔,较为清洁,被第二供水组件抽走以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进行生活供水。留在一级清水腔内的水经过净水层的过滤,可以被第一供水组件抽走以对城市的工业用水进行补充。通过对集水层内的水进行部分过滤,将收集的雨水有针对性的选择供给生活用或供给工业用,使海绵城市收集的雨水得到有效的利用,达到提高雨水利用率的效果;经过净水层的水一部分直接落入一级清水腔内,另一部分落入二级清水腔后被引流隔板引导,随着引流隔板倾斜的表面流动至一级清水腔内,一级清水腔内水必须通过过滤板的过滤后才能够进入引流隔板下方的二级清水腔。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供水组件包括与二级清水腔连接的第二水管,第二水管上设置有第二水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水泵通过第二水管将二级清水腔内的水抽出,能够供给生活用水,生活用水,是指人类日常生活所需用的水,包括城镇生活用水和农村生活用水。城镇生活用水由居民用水和公共用水(含服务业、餐饮业、货运邮电业及建筑业等用水)组成,农村生活用水除居民生活用水外还包括牲畜用水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未经镇江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57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绿色建筑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 下一篇:一种分流缓释雨水弃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