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电路接口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95517.4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386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仓德纳森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28 | 分类号: | H01R43/28;H01R43/00;H01R43/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峰诚志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25 | 代理人: | 赵爱婷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电路 接口 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路接口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底框,处理底框内部底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微型塑料挤出机,处理底框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增压泵,处理底框内壁的两侧且位于增压泵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限制移动机构,支撑导管靠近内侧的一端连通有塑料喷胶口,处理底框顶部的左侧转动连接有上盖框,上盖框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切割移动机构,辅助延伸杆位于移动限制轨道外部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环切刀片,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该新能源汽车电路接口处理装置,达到了便于电路线外塑料的脱离,减轻工人表面处理劳动力,提高电路接口的处理质量,延长电路接口外保护层的使用寿命,保证新能源汽车电路传输能力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路接口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
纯电动汽车是一种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
从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看,其动力电源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燃料电池、铅酸电池、超级电容器,其中超级电容器大多以辅助动力源的形式出现。主要原因是这些电池技术还不完全成熟或缺点明显,与传统汽车相比不管是从成本上、动力还是续航里程上都有不少差距,这也是制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的重要原因。
目前新能源汽车电路两端内金属导线缠绕后通过采用绝缘胶带包裹,绝缘胶带容易出现脱落或氧化松动的现象,从而降低电路连接的安全性和导电性能,同时增加了后期维修频率。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路接口处理装置,解决了目前新能源汽车电路两端内金属导线缠绕后通过采用绝缘胶带包裹,绝缘胶带容易出现脱落或氧化松动的现象,从而降低电路连接的安全性和导电性能,同时增加了后期维修频率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能源汽车电路接口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底框,所述处理底框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电线限制通槽,所述处理底框内部底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微型塑料挤出机,所述微型塑料挤出机的输出端连通有连通管道,所述处理底框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的输入端与连通管道连接,所述处理底框内壁的两侧且位于增压泵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限制移动机构,所述限制移动机构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导管,所述支撑导管靠近内侧的一端连通有塑料喷胶口,所述支撑导管的另一端通过波纹连通管与增压泵输出端连通,所述塑料喷胶口与电线限制通槽的外侧对应设置,所述处理底框顶部的左侧转动连接有上盖框,所述上盖框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切割移动机构,所述上盖框的内侧顶部且位于切割移动机构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移动限制轨道,所述移动限制轨道内部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传动内移动块,所述传动内移动块靠近外部的两侧通过内挤压弹簧与移动限制轨道固定连接,所述传动内移动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辅助延伸杆,所述辅助延伸杆延伸至移动限制轨道的外部,所述辅助延伸杆位于移动限制轨道外部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环切刀片。
优选的,所述切割移动机构包括外固定框,所述外固定框的外部与上盖框固定连接,所述外固定框内侧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限制滑道,所述限制滑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制滑块。
优选的,所述限制滑块正面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移动套槽,所述移动套槽的内部贯穿且滑动连接有传动压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仓德纳森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太仓德纳森机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55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