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冲击人防门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94927.7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4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姚锐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益安人防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5/10 | 分类号: | E06B5/10;E06B3/46;E05D13/00;E05C19/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0125 | 代理人: | 梁艳 |
地址: | 52333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击 人防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冲击人防门结构,包括安装在墙体内的上滑轨和下滑槽,所述上滑轨内朝下安装有若干滚轮;所述上滑轨和下滑轨之间安装有防撞门,所述防撞门下端安装于所述下滑槽内,所述上滑轨上设置有容纳所述滚轮的凹陷部。本发明采用全机械式结构,经久耐用,平时保养方便,采用上下滑轨与滑槽的结构,防冲击力度好,同时采用弹簧门栓,不仅增强了本发明的防冲击力,同时也增强了其耐用性,结构简单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防门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抗冲击人防门结构。
背景技术
人防门是设置在人防出入口具有战时防护功能的门,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或者钢结构制成。人防门通常是通过铰链连接在墙体上,但这种人防门的铰链连接部通常比较脆弱,加上人防门自重较重,在受到冲击时,往往连接部是最先受到撞击的部分。导致人防门无法容易地重新打开,在人防工程内避险的人反而被困其中,增加了后续救援的困难。也有一些人防门采用气缸推动门栓的方式,但处于和平年代,人防工程实际使用的时间较少,而气缸长期不使用,容易导致功能障碍。也有的使用电控方式,但在战争时期,电力的保障极其有限。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机械式的抗冲击人防门结构,坚固耐用、成本低、抗冲动能力强。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机械式的抗冲击人防门结构,坚固耐用、成本低、抗冲动能力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冲击人防门结构,包括安装在墙体内的上滑轨和下滑槽,所述上滑轨内朝下安装有若干滚轮;所述上滑轨和下滑轨之间安装有防撞门,所述防撞门下端安装于所述下滑槽内,所述上滑轨上设置有容纳所述滚轮的凹陷部。
较佳的,所述防撞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所述第一门板上向所述第二二板的一面上设置有竖向凹槽;所述第二门板上设置有相配合的凸起。
较佳的,所述第一门板上设置有延伸向所述第二门板上的第一门栓,所述第二门板上设置有延伸向所述第一门板上的第二门栓,所述第二门板一侧的墙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门栓相配合的第一锁扣,所述第一门板一侧的墙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门栓相配合的第二锁扣。
较佳的,所述第一门栓和第二门栓均为强力弹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全机械式结构,经久耐用,平时保养方便,采用上下滑轨与滑槽的结构,防冲击力度好,同时采用弹簧门栓,不仅增强了本发明的防冲击力,同时也增强了其耐用性,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需注意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式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抗冲击人防门结构,包括安装在墙体内的上滑轨1和下滑槽2,上滑轨1内朝下安装有若干滚轮4。上滑轨1和下滑轨2之间安装有防撞门,防撞门下端安装于下滑槽2内,上滑轨1上设置有容纳滚轮4的凹陷部5。
防撞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门板31和第二门板32,第一门板31上向第二二板32的一面上设置有竖向凹槽311。第二门板32上设置有相配合的凸起3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益安人防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益安人防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49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防工程通风系统
- 下一篇:一种乙烯基磷酸酯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