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内旋式吸能缓冲减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94582.5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419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王中钢;袁可;周伟;李振东;刘凯;张健;罗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7/00 | 分类号: | F16F7/00;B60G13/04;B60G13/08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5 | 代理人: | 宁星耀 |
地址: | 410083***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内旋式吸能 缓冲 减震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内旋式吸能缓冲减震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安装在底架主梁下方的钢板弹簧;底架主梁和钢板弹簧之间安装内旋式减震支座;内旋式减震支座包括顶板、扭矩板、螺旋弹簧、底板和滑槽;内旋式减震支座配置为多个螺旋弹簧时均同心布置,其上下方分别为扭矩板和底板;在扭矩板和底板之间铰链接扭转机构;底板面向扭矩板的平面上,设置导杆,其外缘设导向凸台;顶板面向底板的平面上设置套筒,套筒内设导槽;导槽与导向凸台啮合;顶板和扭矩板面对面安装上摩擦片和下摩擦片。本发明的结构能实现钢板弹簧和多种吸能元件组合承载和减震,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和吸能减震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通运载装备用悬挂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的车辆内旋式吸能缓冲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在交通运载装备悬挂结构中,传统的钢板弹簧因具有工作可靠、保养维修方便、制造成本相对较低、自带导向功能等特点,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的运载装备相继投入研发和使用,它们在各自复杂严苛的环境下的减震降噪问题成为新的挑战。此外,人们对运载装备悬挂系统的综合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钢板弹簧载荷适应性差、平顺性差、减震效果一般等缺点逐渐突显。本专利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了运载装备用一种新型的车辆内旋式吸能缓冲减震装置,能实现多种减震元件协同作用,提高了悬挂系统减震吸能的效率,给悬挂系统设计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悬挂系统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钢板弹簧与内旋式减震支座组合的车辆内旋式吸能缓冲减震装置,该装置满足悬挂系统的基本承载要求,且能够利用结构内部的扭转机构,将外部垂向振动转化为结构内部垂向和绕轴旋转运动,实现钢板弹簧和多种吸能元件的协同减震,提高了装置的吸能减震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所述装置包括安装在底架主梁下方的钢板弹簧;
所述底架主梁和钢板弹簧之间安装内旋式减震支座;
所述内旋式减震支座包括顶板、上摩擦片、下摩擦片、扭矩板、螺旋弹簧、底板和滑槽;
所述螺旋弹簧至少为一个,如采用多个螺旋弹簧时,多个螺旋弹簧的外径不同,但均同心布置,其上下方分别为扭矩板和底板;在扭矩板和底板之间铰链接安装扭转机构;扭矩板和底板之间能够产生相对旋转和相对垂直位移运动;
所述底板面向扭矩板的平面上,设置导杆,导杆的外缘设置导向凸台;
所述顶板面向底板的平面上设置套筒,套筒内壁设置导槽;
所述导槽与导向凸台啮合,两者之间只能够产生相对垂直运动;
所述顶板面向扭矩板的平面上安装上摩擦片并刚性连接;
所述扭矩板面向顶板的平面上安装下摩擦片并刚性连接;
底架主梁面向顶板的平面上安装滑槽,顶板在滑槽内能够相对滑动。
所述扭转机构包括摇杆和钢丝绳,在初始状态,摇杆和钢丝绳在底板和扭矩板之间呈三角形布置,且摇杆与底板的锐角小于75度。
所述扭转机构包括摇杆和套筒导杆,在初始状态,摇杆和套筒导杆在底板和扭矩板之间呈三角形布置,且摇杆与底板的锐角小于75度;套筒导杆的外面或里面还能够配置螺旋弹簧。
所述扭转机构包括摇杆和伸缩结构的阻尼器,在初始状态,摇杆和伸缩结构的阻尼器在底板和扭矩板之间呈三角形布置,且摇杆与底板的锐角小于75度。
所述扭转机构包括摇杆和伸缩结构的刚度可调型减震器,在初始状态,摇杆和伸缩结构的刚度可调型减震器在底板和扭矩板之间呈三角形布置,且摇杆与底板的锐角小于75度。
所述扭矩板和底板上设置弹簧卡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45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齿条结构的双杆拉簧减震器
- 下一篇:一种汽车用橡胶减震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