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断信号快速捕捉系统及快速捕捉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94515.3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47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哲;陈延池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砺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1J5/14 | 分类号: | F41J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陈剑聪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中国(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断信号 信号锁存器 捕捉系统 传输模块 捕捉 子弹 感应器 靶板 发送 信号进行处理 处理器空闲 触发中断 信号输出 信号通过 信息通过 准确检测 靶位置 处理器 播报 锁存 穿过 保留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断信号快速捕捉系统及快速捕捉方法,中断信号快速捕捉系统包括中靶感应器、信号锁存器、处理器和传输模块,采用该系统的中断信号快速捕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当子弹穿过靶板,靶板中弹的信号通过中靶感应器触发中断信号,中靶信号输出;S2.信号锁存器输入该中靶信号,并锁存保留;S3.处理器空闲时对信号锁存器的中靶信号进行处理,计算中靶信息;S4.将得到的中靶信息通过传输模块发送出。本发明能够准确检测子弹的中靶位置,保证稳定播报或发送子弹中靶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靶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断信号快速捕捉系统及快速捕捉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中弹信号捕捉方法,首先需要保证子弹在检测靶板中停留的时间大于系统检测的时间周期,在这个时间内,处理器需要第一时间返回处理靶板当前触发的信号,通过信号及算法输出中弹信息,该方法的不足在于:子弹的飞行时间是很快的,其通过靶板的时间是非常短的,为了保证处理器能正常的捕捉到信息,处理的运行速度需要足够快,这就对处理器的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无形中提高了处理器的采购成本;再者,当子弹穿过靶板时,处理器必须单线程专心处理该时间,而其他所有事务必须全部停止,这就有可能会影响一些更重要的事务的处理,从而影响了设备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如果更换了训练设备,子弹的速度更快了,就会影响信号的正常捕捉,可能导致信号无法获取,而无法得到正常的报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弥补上面提到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中断信号快速捕捉系统及快速捕捉方法,其能够准确检测子弹的中靶位置,保证稳定播报或发送子弹中靶信息。
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种中断信号快速捕捉系统,包括:
中靶感应器,用于感应子弹中靶信号,并触发中断信号,并将该中靶信号输出;
信号锁存器,用于将中靶信号输入并锁存保留;
处理器,用于在空闲时将锁存保留的中靶信号进行处理,计算中靶信息,并释放清空处理过的中靶信号;
传输模块,用于将处理器处理中靶信号所得到的中靶信息发送出。
进一步地,所述传输模块为无线传输模块。
本发明的一种中断信号快速捕捉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的中断信号快速捕捉系统进行中断信号的快速捕捉,包括如下步骤:
S1.当子弹穿过靶板,靶板中弹的信号通过中靶感应器触发中断信号,中靶信号输出;
S2.信号锁存器输入该中靶信号,并锁存保留;
S3.处理器空闲时对信号锁存器的中靶信号进行处理,计算中靶信息;
S4.将得到的中靶信息通过传输模块发送出。
进一步地,S4中,通过传输模块无线发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由于加入信号锁存器,当子弹穿过靶板,靶板中弹信号触发中断信号,硬信号锁存器第一时间把当前的靶板中弹信号锁存起来,即使此时子弹飞出了靶板,但是中弹信号已经在中断触发的瞬间被信号锁存器给锁存保留下来;所以接下来,当处理器在空闲时,再对中弹信号进行处理,当处理完后再释放清空信号锁存器的中弹信号,信号锁存器接着等待捕捉下一个中弹信号;从而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很短的时间(基本上与中弹的中断信号同时触发),捕捉了中弹信号,保证了中弹信号不遗漏,并可以在保证系统按稳定的处理顺序进行,而不会破坏系统的实物处理优先级;从而能够准确检测子弹的中靶位置,保证稳定播报或发送子弹中靶信息。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砺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砺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45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装式防恐街垒
- 下一篇:一种排气阀式二氧化碳致裂管及其并联致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