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山区双车道弯道主动预警式防撞护栏及偏离道路预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94317.7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86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管进超;毛松纯;王文真;滕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F15/04 | 分类号: | E01F15/04;E01F9/615;E01F9/669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64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山区 车道 弯道 主动 预警 式防撞 护栏 偏离 道路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区双车道弯道主动预警式防撞护栏及偏离道路预警方法,通过该防撞栏在山区弯道线形变化剧烈且视距不良的情况下,可以对双向两车道内车辆进行实时监控,监控所有车辆的动态位置变化,进而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进行预警,包括提示对向车道车辆运行情况、预警车道偏离危险,通过声光系统进行提示预警;本发明能够全方位系统地对弯道内可能出现的主要交通危险进行提前预警,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同时将主动预警与被动防撞设施一体化设计,行车安全得到双重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山区弯道内车辆运行实时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山区双车道弯道主动预警式防撞护栏及偏离道路预警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幅员辽阔,西部地形以丘陵、高地为主,山区道路较多,特别是低等级双车道道路。山区道路由于地形因素而导致弯道较多,且在山体的影响下,弯道区域路线线形方向变化剧烈且视距不良存在盲区。在山区弯道中,驾驶员往往不能正确判断路线情况、车辆位置、车速影响以及对向来车情况,导致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在山区弯道中设置的防撞护栏虽然可以进行被动防护,但发生交通事故时也会造成重大损失,不能主动预防事故发生。
目前弯道内危险提示的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通过传统标识标线和凸透镜来提示车辆前方路况以及消除部分盲区;通过弯道进出口预埋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地磁感应器、车辆视频识别摄像头等)来采集弯道内车辆数据并通过显示屏提示进入弯道的车辆;通过车路协同技术在车辆和道路内安装电子设备来提示驾驶员弯道内路况。但是这些技术都有较大的技术缺陷:1.标识标线和凸透镜为传统静态提示装置,不能应对路况变化且受光线、天气影响大;2.进出口传感器监测弯道内车辆数量并通过显示屏显示的技术,仅能提示对向来车情况,不能实时监测车辆偏离路线、车速过快等危险情况,且驾驶员在驶入弯道前看路外显示屏易分散注意力造成危险,同时此类设备需要分体安装不能一体化。3.车路协同技术需要每辆车辆和每个弯道都加装电子设备,在目前情况下成本很高且不易实现。
综上所述,山区弯道交通安全问题突出,能综合实时监测弯道内车辆运行情况并预警的一体化设备亟待被提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山区双车道弯道主动预警式防撞护栏及偏离道路预警方法。该装置能实时采集弯道内车辆位置、速度信息,通过护栏内光声提示,使弯道内驾驶员在偏离正常行驶道路时,能够接收到报警信号,了解到自己车辆行驶轨迹的安全性,及时转回至正常轨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山区双车道弯道主动预警式防撞护栏,包括外侧防撞护栏和内侧防撞护栏;外侧防撞护栏包括沿道路设置的外侧立柱,相邻外侧立柱之间的距离相等均为d,所有的外侧立柱共同固定连接有外侧钢梁板,外侧钢梁板一端的地面上固定设置有外侧主机和外侧蓄电池,二者通过外侧电力传输线连通;每根外侧立柱上固定安装有外侧高频激光测距仪和外侧喇叭,每个外侧高频激光测距仪与外侧主机通过外侧输入数据总线连通,每个外侧喇叭与外侧主机通过外侧输出数据总线连通;
内侧防撞护栏包括沿道路设置的内侧立柱,相邻内侧立柱之间的距离相等均为d,所有的内侧立柱共同固定连接有内侧钢梁板,内侧钢梁板一端的地面上固定设置有内侧主机和内侧蓄电池,二者通过内侧电力传输线连通;每根内侧立柱上固定安装有内侧高频激光测距仪和内侧喇叭,每个内侧高频激光测距仪与内侧主机通过内侧输入数据总线连通,每个内侧喇叭与内侧主机通过内侧输出数据总线连通;d≥3。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优选的,外侧钢梁板为波纹板,其中部的内凹处固定嵌入有外侧嵌入式LED灯带;外侧嵌入式LED灯带通过外侧输出数据总线和外侧主机连通;内侧钢梁板为波纹板,其中部的内凹处固定嵌入有内侧嵌入式LED灯带;内侧嵌入式LED灯带通过内侧输出数据总线和内侧主机连通。
优选的,每一个外侧立柱和外侧钢梁板通过外侧缓冲连接块固定连接;每一个内侧立柱和内侧钢梁板通过内侧缓冲连接块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43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