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查票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93962.7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5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梁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三人行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B11/00 | 分类号: | G07B11/00;G06K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55 | 代理人: | 王海骏;孔丽霞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特征识别 生物特征信息 乘客 列车 后台管理服务器 终端 生物特征图像 发送 后台服务器 生物特征库 快速处理 扫描识别 生物特征 网络状态 行车过程 比对 购票 统计 | ||
本发明涉及生物特征识别查票系统,利用查票后台管理服务器统计列车对应的已购票乘客生物特征信息并在列车发车前将其发送至手持式查票终端,而后利用手持式查票终端在列车发车后对车上乘客进行生物特征扫描识别,并将识别到的生物特征信息与查票后台管理服务器发送过来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列车上乘客数量大约在千人左右,属于比较小的生物特征库,所以生物特征识别的工作可以放在查票终端里完成,这样既能够做到快速处理,又能够避免行车过程中网络状态不稳定,从而无法将生物特征图像发到后台服务器进行生物特征识别的问题,同时效率非常高,对乘客不会造成打扰,方便乘务员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查票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铁路总里程已经达到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其中旅客列车数量多、路程远、停靠站多,特别是很多乘客会选择在站内进行换乘,从而缺失了进站的检票过程。车上查票就成了乘务员必须完成的工作之一,否则将会有巨大的漏洞,容易发生乘客逃票的情况。目前列车上还是老式的查票方法,乘务员从头到尾挨个乘客看他们的车票,效率非常低下,对乘客也造成了打扰。急需一种高效率的查票方法,既能方便乘务员操作,又能减少对乘客的打扰。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显然要对乘客进行身份特征识别,而最方便的就是生物特征识别。生物特征识别有两个重要方面,一个是要有乘客原始的生物特征图像或生物特征特征信息,一个是生物特征识别的算法要准。如果没有乘客原始的生物特征图像,那么就没参照物,如果生物特征识别算法不准,那么也相当于没有这个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查票系统;
还提供了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查票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构造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查票系统,其中,包括手持式查票终端和查票后台管理服务器;
所述查票后台管理服务器,用于统计列车对应的已购票乘客生物特征信息并在所述列车发车前将其发送至所述手持式查票终端。
所述手持式查票终端,用于在所述列车发车后对车上乘客进行生物特征扫描识别,并将识别到的生物特征信息与所述查票后台管理服务器发送过来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
本发明所述的生物特征识别查票系统,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车票后台管理服务器;
所述车票后台管理服务器,用于对购票乘客进行乘客信息记录,并将同一车次的乘客信息发送至所述查票后台管理服务器;所述乘客信息包括生物特征信息。
本发明所述的生物特征识别查票系统,其中,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依据乘客身份信息在公安系统生物特征库中对应获取,或者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在乘客进站进行人证合一比对时拍摄获取。
本发明所述的生物特征识别查票系统,其中,所述乘客信息还包括车票信息;所述手持式查票终端进行生物特征识别比对成功后显示生物特征对应的车票信息,由乘务员判断乘客是否对号入座或者所述手持式查票终端进行自动比对判断乘客是否对号入座。
本发明所述的生物特征识别查票系统,其中,所述手持式查票终端进行自动比对判断是否对号入座时,先建立车辆座位排布模型,在模型中根据所述车票信息添加对应座位的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对所述手持式查票终端在模型中进行位置定位,获取定位位置1-5米范围内座位对应生物特征信息,将该范围内生物特征信息与实际生物特征进行比对,符合则认为是对号入座,不符合则认为不是对号入座。
本发明所述的生物特征识别查票系统,其中,所述手持式查票终端显示生物特征对应的车票信息后,由乘务员判断乘客是否坐过站或者所述手持式查票终端进行自动比对判断乘客是否坐过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三人行在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三人行在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39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维码电子票务管理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列车车厢内的智能服务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