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救生圈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93920.3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1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张中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中阳 |
主分类号: | B63C9/23 | 分类号: | B63C9/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14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救生圈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救生圈,包括漂浮主体与绳索两大部分,所述漂浮主体内部设有滚轮圈,滚轮圈周围设有绳索,绳索的一端固定于滚轮圈,另一端固定于提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功能性、实用性更强,在水域之中,当有人落水,不熟悉水性的旁人只需要取来救生圈,站在岸边即可施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公共救援设施领域,尤其是一种多功能救生圈。
背景技术
在水域面前,当有人溺水时,不熟悉水性的人是难以进行施救的,而传统的救生圈在施救过程中,容易被水流冲走,而当有人携带传统的救生圈前去救援时,返回岸边也将成为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救生圈,以解决上述背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救生圈中,包括漂浮主体;提手;绳索;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主体内部设有滚轮圈,滚轮圈周围设有绳索,绳索的一端固定于滚轮圈,另一端固定于提手。
在上述的一种多功能救生圈中,所述的漂浮主体为圆环形态。
在上述的一种多功能救生圈中,所述的提手为弧形,提手的一端与绳索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效收益是:本发明的功能性、实用性更强,当有人溺水时,不熟悉水性的人可以携带本发明前去救援,岸边有人拉着绳索即可,一旦将溺水人员救起,岸边的人收拢绳索将施救者与溺水者拖上岸即可,本发明很好的解决了携带传统的救生圈前去救援时,无力返回岸边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使用立体示意图。
在图中:漂浮主体(1);提手(2);绳索(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在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框架内的任意等同结构替换,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附图1、附图2,本发明的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多功能救生圈,包括漂浮主体(1);提手(2);绳索(3);所述漂浮主体(1)内部设有滚轮圈,滚轮圈周围设有绳索(3),绳索(3)的一端固定于滚轮圈,另一端固定于提手(2)。
所述的漂浮主体(1)为圆环形态。
所述的提手(2)为弧形,提手(2)的一端与绳索(3)相连接。
具体使用方式:施救者只需要安排一人站在岸边拉住提手(2),然后携带漂浮主体(1)前去救援即可,绳索(3)会随着施救者离开的距离而慢慢变长,当施救者救到溺水人员后,站在岸边的人收拢绳索即可。本发明结构简单,功能性强。
尽管本文较多的使用了漂浮主体(1);提手(2);绳索(3)等术语,但不排除其他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的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他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可以容易的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应将本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中阳,未经张中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39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列车的侧墙门口结构模块及列车
- 下一篇:一种车灯自动控制方法及系统